骨折是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经外力打击后致使部分或完全遭到破坏。它是户外运动、战争、施工中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突发损伤之一。在户外活动时,一旦从高空坠落或者被高空坠落的石块砸伤。有可能全身的骨骼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骨折。骨折除骨头本身折断之外,还会连带周圈的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如果现场处理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不仅增加伤者的痛苦。还有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户外运动者如果具备识别,处理骨折的常识和技能的话,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伴都是非常有益的。 急救不当害处大 有些人可能由于没有经验或一时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受伤部位,并按摩伤部等;或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不当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专家表示,颈椎部位的骨折,不当急救操作可使颈部脊髓受损,发生高位截瘫,严重时导致呼吸抑制危及生命;胸腰部脊柱骨折时,不恰当的搬运也可能损伤胸腰椎脊髓神经,发生下肢瘫痪。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如果怀疑有脊柱骨折,应就地取材固定伤处,合理搬运伤者。四肢骨折处出现局部迅速肿胀,提示可能是骨折断端刺破血管引起内出血,可临时找些木棒等固定骨折处并可对局部用毛巾等压迫止血;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伤肢以免造成骨折端刺破局部血管导致出血。 如何判断发生骨折 当人体受到外界冲击力的打击,摔伤等意外发生时,我们怎样判断是否发生骨折呢? 外伤后如果伤者表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但将伤处固定后疼痛减轻;检查时发现伤处局部肿胀、畸形甚至短缩,成角或旋转,轻轻挤压伤处或检查时出现骨擦音,则应怀疑发生了骨折。 先判断、后包扎止血 户外急救“三不”原则 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 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注:以下文章及图片,节选自国家医学电子书包《急诊与灾难医学》教材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谢谢。骨折临时固定的材料 1、固定用料夹板或其代用品(如木板、竹棍、树皮等)。 2、敷料在夹板与皮肤之间需用棉花、纱布、毛巾等软物衬垫,然后用三角巾、绷带或绳子绑缠夹板。 骨折夹板固定法 我们以“前臂骨折”为例,为大家演示一下“骨折夹板固定法”。 取坐位,将两块夹板(长度超过患者前臂肘关节―腕关节)放好衬垫物,置前臂掌背侧。 用带子或绷带将夹板与前臂上、下两端扎牢,再使肘关节屈曲90°;用悬臂带吊起夹板。 注意的事项 (1)如有伤口和出血,应先行止血和包扎伤口,随后才固定骨折。 (2)对开放性骨折伴骨折断端明显外露的患者,应尽可能把伤肢摆成正常位置,让骨折断端自然回缩(严禁人为地将断端送回组织内),随后再行包扎和固定。 (3)患者应就地固定,固定时不应过多地移动伤肢和躯干,以免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神经、血管的损伤。 (4)为使骨折处能稳妥、牢靠地固定,应同时固定骨折部位的上方和下方两个关节。 (5)在夹板或就便器材与皮肤之间应填隔棉花、碎布或毛巾等软衬垫,从而使固定更加牢靠,并可免其皮肤损伤。 (6)绷带缚得松紧要适度,过松不能达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又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引起肢体的坏死。为了便于检查,必须裸露被固定的肢体的手指或足趾,如发现苍白、青紫、冰冷和麻木等现象,说明缚得太紧,应解开重新固定。 (7)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端的上端,随后捆绑其下端。若捆绑顺序颠倒,可导致断端的再度错位。 (8)上肢固定时,应呈屈肘位;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拉)直。 (9)夏天防中暑,冬天应保暧。 (10)为防止疼痛引起休克,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伤员适当应用镇静止痛剂。 公元4世纪就出现夹板固定法了,《葛氏方》记录载过竹简固定的方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也记录治疗骨折要“善系缚”。 唐代蔺道人治骨折,骨干骨折用杉树皮固定;关节处骨折用绢帛麻绳包扎固定,固定后要常作关节屈伸运动。这种固定骨折局部而不固定上下临近关节,并时时作关节活动锻炼的原则与方法,就成为夹板固定法的独特技术。 宋代《永类钤方》治疗前臂骨折用4块长短不一的夹板固定,与现代的固定方法相同,提出了扎带松紧应根据骨折类型而定,有紧有松。横断骨折宜两头紧中间松。骨关节损伤时必须给予固定制动,以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软组织等,并可防治休克,有利于伤员的转送。 来源:绿野救援队 觉得不错请点赞或转发↓↓↓ 回复查看自己的坐标位置 回复查看国内民间救援队目录 白癜风的问题北京治白癜风效果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