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中常常会因意外而发生各种急性的损伤,尤其是在野外,远离城市,救治不便,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来说,掌握一些急救知识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发生了急性损伤该怎么处理的问题。

根据损伤有没有皮肤破裂,我们可以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一般有皮肤破裂、出血,损伤的轻重取决于损伤裂口的大小深浅、出血量的多少。一般来说,这类出血性损伤,伤口容易为细菌侵入,出现继发感染,所以伤口的处理非常重要。

闭合性损伤,一般没有皮肤的破裂,所以没有外在可见的出血,这类损伤的出血往往聚集在皮下,形成皮下瘀血、血肿。由于皮肤完整性良好,没有裂口,这类损伤一般不会有继发感染的担忧,但有皮下组织、内脏器官出血的内在出血的可能,损伤程度有时难以评估,即使少量的皮下出血,瘀血的吸收时间可能会比较久,所以血肿的消退也会比较慢。

根据损伤发生的机制,一般可以分为:锐器割(刺)伤,擦伤、挫伤、扭伤、拉伤,脱臼、骨折等。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伤者,在户外缺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下,一旦发生了损伤,我们应该能立即判断出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予以现在应急处理,医院进一步处理。下面我们分别予以讨论各类损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锐器伤

锐器割(刺)伤,一般由刀、针、玻璃、树枝、金属异物等硬质锐器划破或者刺入皮肤造成的。属于开放性损伤。有些刺伤,伤口表面虽然细小,但伤口可能很深,细菌会被带入伤口很深处而引起感染。如刺伤腹部或胸部,更可能伤及内脏。

(1)伤口的处理

伤口处理的目的是制止出血,防止感染,帮助愈合。

处理伤口时最好是尽量避免直接接触伤口或伤病者的血液、体液。假如有可能的话,施救者最好是戴上手套,并用消过毒或相对清洁的物品(对于这一点有时可能有点困难,因为在野外条件并不总能如愿,只能尽量而已)。并尽量在光线充足和干净的环境中处理伤口。

轻微或者表面的伤口,可在清水下冲洗。清洗干净后用敷料或者清洁纸巾擦干,再用棉质敷料遮盖后加压固定包扎。如果伤口有细小的异物,如泥沙或碎玻璃,可用清水冲洗。

如果异物嵌入较深,如匕首、钢筋、树枝等,切勿试图清除或拔出,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然后施压,减少出血,要注意不要把异物压入伤口,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再用布条(可以现场将棉质衣物撕成条状)做一个环形垫,衬垫在异物周围,环形垫的高度最好高于异物,保护伤口和防止异物移动,并抬高患肢。延着伤口周围用绷带(或者撕成布条的衣物)包扎好(如下图),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2)出血与止血包扎

如伤口出血严重,应立即制止出血。出血是指血管破裂,皮肤表面裂开,血液流到体外的过程,一般成为外出血(如果血管破裂而皮肤完整,或者内脏出血,则成为内出血)。

根据血管的类型,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动脉出血时血液会因血压较高而从伤口喷出,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大。由于血液含氧量高,所以血液呈鲜红色。在闭合的伤口中,血液不能流出体外而使伤处快速肿胀。

静脉出血时由于血液压力较低,血液会由伤口出慢慢流出或者涌出。由于静脉血含氧量较低,血液一般呈暗红色。如果是主要的静脉破裂,出血也可以很严重。

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缓慢渗出,呈鲜红色。一般创伤都会有毛细血管的出血。

一般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一个体重70Kg的成年人,大概有5升血液。

如失血量少于血量的10%,身体会自然调节而没有任何症状,就像普通人鲜血后身体不受影响一样;

当出血量超过10%时,会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无力等症状;

当出血量超过15%时,脉搏会快速而微弱,血压开始降低,出现口渴、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症状;

当出血超过40%时,会出现意识不清、呼吸浅速、休克,甚至心脏停跳。因此及时的止血就能够保存伤者的血液量,以确保器官组织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挽救人的生命。

在创伤中39%的死因是失血。

控制出血的原理是减少血液流向伤口,减少血液从血管流出的力量及使血凝块尽快形成。在创伤部位或近端处施以压力,及将受伤部位抬高,可以降低伤处的血压,从而控制出血。固定伤处及冷敷法均可减少出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

此种方法是首选的止血方法。操作如下:抬高伤肢,用手直接在敷料(棉花、纱布或者现场撕下的棉质衣物)上施压。如下图:

用绷带,或者撕成长条的棉质衣物加压缠绕伤口止血。包扎后应检查手指或者脚趾的血液循环。如伤肢出现肿胀、麻木、甲床青紫,应松解绷带。如出血持续,可再加盖敷料,并用绷带包扎。不要去除最初盖在伤口的敷料,以免撕开血凝块。在没有骨折的情况下,抬高并设法用物体承托受伤部位。

止血带止血法

仅适用于四肢外伤大出血,其他止血方法不能止血时才使用。虽然止血带能有效控制出血,但损伤较大,如果使用时间较长,可导致肢体缺血性肌痉挛、肢体坏死,毒素的吸收可导致急性溶血、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尽量减少使用,除非大出血非常迅速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上止血带的部位:上肢大出血止血应在上臂(肩关节到肘关节之间)的上部1/3处或者下部1/3处。下肢大出血应扎在股骨(大腿骨)中下1/3处。注意不能扎在上臂的中间1/3处,因为该处桡神经走形贴近肱骨,容易被损伤。前臂(腕关节到肘关节之间)和小腿一般不适用止血带,因为此处动脉血管走形较深,使血流阻断不全。

具体方法: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用衬垫(找一块棉布)围绕,避免损伤皮肤。用胶管、布条或者专用止血带围绕结扎部位绞紧打结或固定(见下图)。有时在野外只能使用撕成长条的布条。

观察肢体前侧出血部位情况,以出血停止为度,远端动脉不能触及。在醒目的部位贴标签或做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一般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每次1~2分钟。如果结扎后出现甲床青紫,肢体迅速肿胀,应立即松开止血带重新结扎,缩短结扎放松时间间隔,并注意观察肢体变化。

指压动脉止血法

在野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止血用具,出血又比较严重,可以先临时使用这个方法,且应该迅速换用其他方法进行止血。

该方法只适用于头部、颜面部和四肢某些部位大出血。

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将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压迫在骨的浅表面,阻断血液流通。由于这样的止血方法只能减少出血量,且止血时间短,尤其对动脉损伤出血不可能达到完全止血,应视情况尽快更改其他适当的止血方法。

下表列出指压止血的部位与方法

出血部位

供血血管

指压止血法

前额、太阳穴

聂浅动脉

拇指压迫耳屏前1cm处,压向颧弓根部

头顶头皮

耳后动脉

拇指压迫耳廓与乳突之间的凹陷处

枕部头皮

枕动脉

用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

颌面部

面动脉

下颌角前方1~2cm处动脉博动处(双侧同时压迫)

颈部

颈总动脉

拇指压向喉结向外旁开2cm,动脉博动处,压向颈椎横突上(要避开气管和颈动脉窦;不可同时压迫双侧)

肩部、腋下

锁骨下动脉

拇指压迫锁骨上窝,向内下方用力压倒第一肋骨上

肘关节以下

肱动脉

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动脉博动处,向外压倒肱骨上

手部

桡动脉

尺动脉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拇指处,压向桡骨

拇指压在手腕上方小手指侧,压向尺骨(同时按压尺、桡动脉)

手指(足趾)

指(趾)动脉

用拇指、食指压迫手指(足趾)两侧根部

一侧下肢

股动脉

拇指或者掌根重叠按压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

小腿

腘动脉

压迫腘窝处动脉博动处

足部

胫前动脉

胫后动脉

压迫内外踝前连线中点足背动脉博动处

压迫跟骨结节与内外踝之间博动处

下面用图示介绍具体的止血方法:

下图为头顶部、头面部、头皮前后部、颈部、上肢等部位出血后指压止血法的大致图谱。

下图是指压聂浅动脉止血法,方法:用一只手拇指或者食指在上侧耳前,对准下颌关节压迫聂浅动脉(耳孔前缘),另一只手固定头部。

下图是指压面动脉止血方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者和中指,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3cm处凹陷处的面动脉,另一只手固定头部。由于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分支相互吻合,所以应该双侧压迫。

下图是指压耳后动脉止血法: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的而后动脉。

下图是指压肱动脉止血法:指压点在上臂中段,肱二头肌下缘。用拇指压迫伤侧上臂中段,肱二头肌内侧处的肱动脉,用力压向肱骨,另一只手将伤员的手臂外展外旋并固定。

下图是指压尺、桡动脉止血法:主要针对手掌、手背的大出血。用双手的拇指分别压迫伤侧腕横韧带上方1~2cm处的尺、桡动脉,用力压向尺、桡骨。由于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吻合支,所以必须双侧同时压迫。

下图是指压指(趾)动脉止血法:主要针对手指、脚趾的动脉破裂出血。抬高手指(脚趾),用拇指及食指压迫伤指(趾)两侧根部两侧的指(趾)动脉。

下图是指压股动脉止血法:主要针对下肢动脉大出血。按压位置在大腿根部内侧,可以自己用两侧拇指叠加压住股动脉,也可以让他人用双手拇指或掌根重叠,压迫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用力向下向后压迫。

下图是指压胫前、胫后动脉止血法:主要针对足背部的大出血。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伤足足背中部的胫前动脉和足跟与内踝之间连线中点的胫后动脉。

(……未完待续)









































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xg/11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