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知识 基本病因 1、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病:阿尔兹海默病(AD)并发感染、缺氧等。Lewy体痴呆时的急性发作。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 (3)外伤性:急性外伤后精神病。 (4)感染性:脑炎,脑膜炎,HIV感染,亚急性脑膜血管型梅毒,疹病,链球菌感染,败血症,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斑疹伤寒,脑型疟疾,锥虫病,风湿性舞蹈病。 (5)血管性:急性脑血栓形成或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6)癫痫性:复合性部分发作,持续小发作,发作后状态。 (7)代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癌症间接影响,血紫质症。 (8)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黏液水肿,Addison病危象,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糖尿病性昏迷前期,低血糖。 (9)中毒性:震颤性谵妄,药物-苯二氮卓类和其他镇静药(包括戒断),水杨酸盐中毒,大麻,处方用药(抗帕金森药物、东莨菪碱、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如铅、砷、有机汞化合物、二硫化碳等)。 (10)缺氧性: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消化道出血,一氧化碳中毒,麻醉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Wernicke脑病)、烟酸(糙皮病,急性烟酸缺乏性脑病)、维生素B及叶酸缺乏。 2、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血管性痴呆,Lewy体痴呆,额颞叶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进行性核上麻痹,进行性多发局灶性脑病,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线粒体肌病等。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 (3)外伤性:外伤后痴呆。 (4)感染性:HIV伴发的痴呆,麻痹性痴呆,慢性脑膜血管型梅毒,亚急性与慢性脑炎。 (5)血管性:脑血管病,腔隙状态。 (6)癫痫性:癫痫性痴呆。 (7)代谢性:尿毒症,肝病,癌症间接影响。 (8)内分泌:黏液水肿,Addison病,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低血糖。 (9)中毒性:Korsakoff综合征,镇静药、锰、二硫化碳中毒。 (10)缺氧性:贫血、充血性心衰、慢性肺部疾病、麻醉、一氧化碳中毒、心搏停止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叶酸缺乏。 01.什么是器质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具体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疾病引起脑组织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 02.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 1、急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病:阿尔兹海默病(AD)并发感染、缺氧等。Lewy体痴呆时的急性发作。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脑脓肿。 (3)外伤性:急性外伤后精神病。 (4)感染性:脑炎,脑膜炎,HIV感染,亚急性脑膜血管型梅毒,疹病,链球菌感染,败血症,肺炎,流行性感冒,伤寒,斑疹伤寒,脑型疟疾,锥虫病,风湿性舞蹈病。 (5)血管性:急性脑血栓形成或栓塞,短暂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6)癫痫性:复合性部分发作,持续小发作,发作后状态。 (7)代谢性:肾功能不全,肝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癌症间接影响,血紫质症。 (8)内分泌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黏液水肿,Addison病危象,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糖尿病性昏迷前期,低血糖。 (9)中毒性:震颤性谵妄,药物-苯二氮卓类和其他镇静药(包括戒断),水杨酸盐中毒,大麻,处方用药(抗帕金森药物、东莨菪碱、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他如铅、砷、有机汞化合物、二硫化碳等)。 (10)缺氧性: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冠心病,消化道出血,一氧化碳中毒,麻醉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Wernicke脑病)、烟酸(糙皮病,急性烟酸缺乏性脑病)、维生素B及叶酸缺乏。 2、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 (1)变性:血管性痴呆,Lewy体痴呆,额颞叶痴呆,正常颅压脑积水,多发性硬化症,进行性核上麻痹,进行性多发局灶性脑病,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线粒体肌病等。 (2)占位病变:脑肿瘤,硬膜下血肿。 (3)外伤性:外伤后痴呆。 (4)感染性:HIV伴发的痴呆,麻痹性痴呆,慢性脑膜血管型梅毒,亚急性与慢性脑炎。 (5)血管性:脑血管病,腔隙状态。 (6)癫痫性:癫痫性痴呆。 (7)代谢性:尿毒症,肝病,癌症间接影响。 (8)内分泌:黏液水肿,Addison病,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与亢进,低血糖。 (9)中毒性:Korsakoff综合征,镇静药、锰、二硫化碳中毒。 (10)缺氧性:贫血、充血性心衰、慢性肺部疾病、麻醉、一氧化碳中毒、心搏停止后。 (11)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叶酸缺乏。 03.典型症状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表现与原发疾病的类型以及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可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 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谵妄 谵妄常急性起病,少数患者可见某些前驱症状,如倦怠、焦虑、恐惧、对声光过敏、失眠、噩梦等。认知障碍可从轻度感知迟钝,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降低、理解困难、意识清晰度下降到意识模糊、谵妄,直至昏迷。早期主要表现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随之出现逻辑推理能力降低,或出现思维混乱,记忆能力减退或出现记忆错误。通常有定向障碍。感知障碍表现为错觉、幻觉(幻视多见),内容常带有恐怖性。情感反应早期多表现轻度抑郁、焦虑、易激惹,病情严重时,情感相对淡漠,有时表现焦虑恐惧、激越。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抑制、反应迟钝,甚至呈现亚木僵状态;多数呈现兴奋骚动不宁;若出现恐怖性视幻觉或错觉时,可出现逃避或攻击行为。 (2)痴呆 ①认知功能缺损:记忆障碍是痴呆最早出现的症状。理解、分析、判断能力等智能的障碍也是痴呆的主要症状,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常与记忆障碍密切相关。轻度痴呆患者,智能障碍不明显,日常生活能力一般无明显损害;中度患者只能做简单的家务,其他都需家人督促和照料;重度患者其智能障碍严重,生活不能自理。 ②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痴呆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减退程度,与其认知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痴呆的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缺损较轻,仅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一般无明显损害,但职业能力有明显下降,工作效率下降,例如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难以完成过去容易完成的报表,记不住周围同事的姓名等。对事物缺乏兴趣,容易疲劳,回避复杂的工作和任务。随着痴呆的进展,记忆障碍日益严重,智能的进一步衰退,可出现定向障碍,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不能料理等。 ③行为和精神症状:痴呆的早期,患者对自己认知功能的减退有一定的自知力,而出现焦虑、沮丧和苦恼,此时常可出现消极意念。后期患者则呈现情感淡漠、幼稚、愚蠢性欣快和哭笑无常等。人格障碍出现较早,表现为人格改变或原先人格特征的释放,变得不爱清洁、不修边幅、暴躁易怒、自私多疑等。 (3)遗忘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期接触过的人名、地名和数字最易遗忘,为了弥补这些记忆缺陷,常产生错构和虚构。患者意识清晰,其他认知功能仍可保持完好,常可伴有情感迟钝和缺乏主动性。严重记忆缺损的患者常有定向障碍,特别是对时间地点定向不能辨别,但罕见有自我定向障碍。患者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下降,亦难以回忆新知识,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病程中。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不稳或脆弱,常伴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昏、感觉过敏及虚汗、心悸、食欲差等躯体不适感。 (2)意识障碍综合征 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驱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起病急骤,症状鲜明,病期较短,症状可随躯体疾病好转而恢复;或随躯体疾病的迁延而转为慢性状态,意识障碍轻者呈意识模糊、嗜睡,重者可出现错乱状态、谵妄状态甚至昏迷。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出现情感障碍,常见器质性抑郁、器质性躁狂。 (4)痴呆综合征 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全面受损,以智力减退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减退和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5)遗忘综合征 是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力相对良好,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和虚构。 (6)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各类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2、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1)脑衰弱综合征 多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初期、恢复期或慢性躯体疾病的病程中。患者感到疲倦、虚弱无力、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不稳或脆弱,常伴头部不适,如头痛、头昏、感觉过敏及虚汗、心悸、食欲差等躯体不适感。 (2)意识障碍综合征 又称急性脑病综合征,多继发于急性驱体疾病或急性应激状态。起病急骤,症状鲜明,病期较短,症状可随躯体疾病好转而恢复;或随躯体疾病的迁延而转为慢性状态,意识障碍轻者呈意识模糊、嗜睡,重者可出现错乱状态、谵妄状态甚至昏迷。 (3)器质性情感障碍综合征 可出现情感障碍,常见器质性抑郁、器质性躁狂。 (4)痴呆综合征 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全面受损,以智力减退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包括记忆、思维、理解、判断、计算等功能减退和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 (5)遗忘综合征 是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病人意识清晰,智力相对良好,突出的临床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和虚构。 (6)精神病性症状 包括各类幻觉、妄想、紧张综合征、思维障碍和行为紊乱等。 三、治疗原则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通过多种抗精神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同时要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去除病因。不同的患者治疗方式也不相同,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四、预防措施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器质性疾病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改善本病预后。 五、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 1、抗精神病药 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硫杂蒽类(三氟噻吨)、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二苯氧氮平类(五氟利多)、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等。 2、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烟肼)、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其他杂环类抗抑郁药(马普替林)、5-HT再摄取抑制剂等(氟西汀)。 3、抗躁狂药或情感稳定剂 碳酸锂、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新型抗躁狂药(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 4、抗焦虑药 苯二氮?(地西泮、阿普唑仑)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其他抗焦虑药等。 5、中枢神经兴奋药 苯丙胺类及其他。 6、抗惊厥药物 卡马西平等。 六、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式。 七、预后情况 一般预后 预后与原发疾病情况、治疗时机有关。如果原发疾病得到较好控制,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症状也能得到缓解。如果病情控制不佳,精神障碍可能疗效不理想,原发疾病可导致患者死亡。 八、危害性 本病会导致患者出现认知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等,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完全丧失,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器质性精神障碍可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具体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疾病引起脑组织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有关。 来源:医院神志病科/精神心理科 编辑:马为战 审核:龚军 声明:其版权归本平台原作者及网站所有,严禁抄袭,违必追究。本平台信息旨在进行医院精神心理卫生咨询与治疗中心医疗资讯传播及咨询服务。由于不能代替面对面诊疗,具体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案建议您前往医院精神心理卫生咨询与治疗中心进行诊治。 -(24h) -(24h) 医院北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fl/148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