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无小事

看住了(Supervised)

管好了(Organized)

用对了(Selected)

儿童伤害预防要注意什么

这几点宝爸宝妈做对了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提出了儿童伤害预防SOS策略:

看住了:成人看护孩子时应做到近距离、不间断、不分心。

管好了:识别和排除环境危险因素,提升环境安全程度;及时制止儿童危险行为,强化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对了:主动选择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相关产品。

孩子成长难免有磕碰,常见外伤处理怎么做,遇事不慌,科学处理,看看医生怎么说。

擦伤,怎么办?

宝宝摔倒擦破的伤口,如果只是表面皮肤受伤,那属于比较轻微,居家治疗就可以。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伏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擦拭干净。若没有碘伏,可用干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或使用消毒喷雾,再贴上创可贴。

如果擦伤面积过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疼痛、血流不止,建议尽快带宝宝就医。

对于伤口大且深的,医院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伤口出现裂伤怎么办

伤口出现裂伤,医院就诊缝合,时间拖得越久,伤口处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严重的会导致病情延误或者残留伤疤。

皮肤划破了,怎么办?

若划伤伤口较小,出血较少,可以用碘伏消毒皮肤,再用创口贴覆盖伤口。如果伤口稍大,出血较多,就要用直接压迫法止血,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压住伤口,依靠压力阻止血流,使伤口处的血液凝成块,或用干净纱布压迫伤口止血。

出血不止时,可用橡皮筋或者家里的布条在出血处以上部位扎紧,阻断血流,医院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橡皮筋止血扎紧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否则会因为血流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肢体坏死。较深、较大的伤口或面部伤口,医院处理,必要时予以缝合,以免留下过大疤痕。

生活中要尽量避免让宝宝接触刀、剪等尖锐利器,同时注意生活中一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如纸张边缘、较硬的植物叶子、衣服上的装饰物等等,以免宝宝娇嫩的皮肤被划伤。

扭伤了,怎么办?

扭伤多发生在手腕、踝关节等部位,皮肤青紫肿胀,局部压痛很明显,受伤的关节不能转动。首先限制受伤关节的活动,特别是踝关节扭伤后,应将小腿垫高。早期处理宜冷敷,24小时后用热敷。

第一步:冷敷。受伤后24小时内,将毛巾在冷水或冰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宝宝受伤的局部;每隔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毛巾,持续15~20分钟,以此促进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疼痛。

第二步:热敷。受伤后,在24小时后可以用毛巾浸热水,热敷患处,以扩张血管,促进血瘀吸收。

此外,发生扭伤后要注意关节韧带有无裂伤、骨折和关节脱位,幼儿容易发生桡骨头半脱位,当患儿疼痛难忍、患侧手臂不能动弹时,医院诊治。

怀疑骨折,怎么处理?

孩子天性好动,精力旺盛,喜欢打打闹闹,对危险的辨别意识又较弱,因此很容易发生摔倒骨折等伤害。当怀疑发生骨折,尤其是伤到头骨、臀部、骨盆、脊椎骨或大腿时,不要试图移动小儿,也不要试图拉直受伤骨骼或改变它的位置。如果失血情况严重,马上用消毒绷带或干净的布压住受伤部位止血。

如果伤在前臂或小腿,在医护人员不能及时赶来的情况下,先用夹板固定住受伤关节。如果伤在上臂或肩膀,用布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悬挂带,将受伤的胳膊挂在未受伤的肩膀上,然后在脖子后打结,不要移动受伤的胳膊或腿。利用比较坚硬的材质制作夹板,如木头、金属或塑料,卷起来的报纸或杂志也可以,确保夹板要长于受伤的骨骼,这是为了固定受伤部位邻近的上下关节。用布或胶带将夹板牢牢地固定在受伤的骨骼上,但不要绑得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致组织坏死。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医院前要给孩子暂时性禁食、水。如果医生判断伤口或病情处理需要全麻手术,吃东西或者喝水都会给手术时机带来较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fl/172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