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的人都应该见过各种各样的野草,经常会感觉到讨厌至极,只要有机会,都会毫不犹豫地清除,特别是田间地头有些野生植物。但是想不到的是有些野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频林灭绝。

有一种野草,长得很像红薯,却不能吃,农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所以很多地方都叫做野红薯,现在的市场上都卖到30元一斤,认识的可不要浪费了。

这种野草在中国的农村到处都有,黑龙江、陕西、山西、河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都有分布,“野红薯”是它的别名,它真正叫做白蔹[báiliǎn],有的地方也叫作山地瓜、山葡萄秧、白根、五爪藤等等。它一般是田埂上常见,最多的还是在树林里,山坡和草地也经常更够看到。它的叶缘像锯齿一样,在秋天,枝条上结有像野葡萄一样的果子。

目前,白蔹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中草药价值。据记载,它有清热解毒、解散之痛、生肌敛疮、以及消炎的功效。适用于疮疡肿毒、烫伤、湿疮、温疟、血痢、肠风、痔漏、白带异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而且经科学家研究,它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在90%以上。

由于自然界的数量减少很严重,所以价格一直很高,虽然有的地区已经开始人工栽培,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最低价格也在26元以上。所以,条件适宜的地方,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是否栽培。

白蔹喜光,耐阴,耐瘠薄,一般土壤都可生长良好,积水容易烂根,需要特别注意。可用种子繁殖和块根繁殖两种方式,也可以在生长期扦插育苗繁殖。

一般采用分根繁殖,具体做法是:在早春,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珠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天左右出苗。重施有机肥,生长期可多次浇灌稀释的腐熟粪水即可。

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断面白色或淡红色。气微,味甘。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fl/167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