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2/5837487.html 如果重来 他绝不抱儿子抢绿灯 9月28日下午4点半,医院急诊外科诊室,值班大夫宫宁基已经接诊了65名患者,然而忙碌的一天仍然没有结束。在外科急诊,记者最大的感触是血腥,有磕破的、有割伤的、有骨折的。医护人员说,外科大夫不能晕血,体力要强、脾气要好、脑袋要清醒,即使24小时不睡觉,也要打起精神分毫不差地做断指再植。 记者看到唐明时,他正木木地躺在病床上,偶尔眨眨眼,不愿意说话。家人都知道,他牵挂着枕骨骨折仍待观察的儿子骞儿。如果时间能够回到早上7点半的历山北路,他一定不会抱着儿子抢着过那一个绿灯。 当天是星期天,但是为了国庆小长假假期调休,市民需要正常工作和学习。9月28日一早,唐明起床吃过早饭后,便出门送儿子去幼儿园。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出门前,唐明顺手抓了一把雨伞。 他抱着儿子,撑着伞走了一小会儿,接下来只要穿过历山北路就到骞儿的幼儿园了。唐明下意识地抬了下伞,发现南北方向还是红灯,要自西向东过马路的他们便大步通行。马路看起来没多宽,可走到马路中央安全岛附近时,父子俩被突如其来的一股力量掀翻在地。 顾不得头上流下的湿乎乎的液体,唐明努力抬眼想看看儿子的状况。这时候,他才看到人行横道的信号灯已经是红色的,而撞到他们的那辆面包车通行的北向南方向却是绿灯。只是在面包车旁边,有一辆公交车挡住了双方的视线。来不及多想,唐明拨打了急救电话。 9月28日上午8点半,唐明和儿子被送到了医院。经过CT检查,唐明头部并无大碍,但外伤严重,失血不少;骞儿枕骨骨折,呕吐两次,仍需进一步住院观察治疗。 清洗伤口后,山大二院急诊科值班大夫宫宁基为唐明进行了伤口缝合。缝合时,这名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并未喊疼,然而,当家人无意中说到,骞儿因头部受伤呕吐后,病床上的唐明皱着眉头闭上了眼睛。 “这不是雨天撑着伞,挡着视线,看不清楚嘛。”病床旁,家人小声宽慰着唐明。唐明却一直沉默着,瘦削的肩膀上残留着的斑斑血迹,仍然触目惊心。 考虑到费用她放弃接指 “大夫,什么时候能给我包扎?”9月28日上午10点58分,邓晓晓出现在山大二院急诊科。她用右手捏着自己的左手小指,白色纱布渗出的那片红色异常醒目。 痛到麻木的邓晓晓声音却很平静。她和家人在省城花园路上一家大型超市承包了一个生鲜柜台,经营鲜肉、排骨等,一家人同心协力,小日子倒也过得不错。9月28日早上9点多,超市开始营业不久,有顾客来买排骨,邓晓晓赶忙上前招呼,并按照顾客的要求把排骨切成小段。然而,当切到最后一段时,邓晓晓不小心把左手小指切去了一小段。 那一瞬间,撕心裂肺。邓晓晓的惊呼引来妈妈的注意,妈妈赶忙包起被切掉的指节,医院。 然而,医院一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几个人又辗转赶来山大二院。此时,距离事发已经有一个半小时了。 值班大夫宫宁基赶忙为她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被切掉的指尖内不只有皮肉,还带有一点点骨茬。清创缝合还是手术接指,这个决定需要邓晓晓和家人来做。 “接上能跟以前一样吗?得花多少钱啊?”虽然剧痛无比,但邓晓晓却异常清醒地问出了这两个问题。“算了,缝吧。”思考了一小会儿,邓晓晓做出了决定。 接下来是清创,当消毒液浇向已经被血色浸染的指尖,邓晓晓疼得忍不住咬了一口身旁的妈妈,紧紧抱着女儿的邓妈妈转过头去,眼里满含泪水。 缝合前,大夫再次咨询邓晓晓是否住院,可考虑到住院费用等问题,邓晓晓还是选择就在急诊室做缝合手术。 “疼吗?还疼吗?”打完麻药,宫宁基更加仔细地清理邓晓晓指尖的创面,但麻药似乎还没起作用,躺在病床上的邓晓晓几次疼得抬起双腿,甚至一下子坐了起来。 大约半小时后,邓晓晓受伤的手部逐渐失去知觉,大夫可以为她做缝合了。不过,由于邓晓晓创口处有骨茬露出,皮肉无法包裹覆盖,大夫只得仔细地磨掉一部分骨头,然后将她的手指缝合、包好。 中午12点半,记者再见到邓晓晓时,她正在等待打破伤风疫苗。回想早上那一幕,邓晓晓说,“麻药劲儿过了,这会儿又开始疼了,我觉得跟生孩子差不多呢。” 晒玉米时从房顶摔下多处骨折 他没能享受丰收的喜悦,反落了一身痛 “我右腿、右胳膊,骨折了好几个地方,在家呆了一晚上了,我们那里治不了啊!”44岁的刘爱军躺在病床上说,他现在只希望大夫能早给他做手术。 刘爱军告诉记者,他家在济阳,虽然今年天旱,但家里的玉米还算是丰收了。把收来的玉米运回家,他本打算趁着天气好,赶紧晒一晒,9月27日下午,他便踩着梯子爬上了房顶。刘爱军身形壮实,干农活是把好手。然而,这次,他却不小心脚底一滑,踩在了黄灿灿的玉米上,骨碌碌一下就从将近3米高的房顶滚到了地上。 医院检查,刘爱军就知道自己骨头一定摔出问题了。果然,医院检查发现,刘爱军的右腿、胳膊有多部位骨折,医院来做手术。 刚收了玉米,竟然被玉米间接害了。无奈之下,刘爱军又回家躺了一夜,直到9月28日中午12点半,才从家里赶到山大二院。 听说手术要花不少钱,身边的亲人不住地宽慰,“哥,我这带着钱,也有银行卡。”“我这里也带钱了。”家人的话让刘爱军放心了许多,转念想起自己曾买过一次意外保险,“没想到这次真的要派上用场了。” 山大二院急诊科值班大夫宫宁基告诉记者,刘爱军骨折差不多有24小时了,术前要检查局部炎症水肿情况和有无血栓,一般超过24小时、局部发炎的话就要等一周左右肿胀消退后手术。目前,急诊科已经联系了骨外科,等待安排住院和检查、手术等就可以了。 小知识: 骨折后那么长时间不处理没问题吗?对此,宫宁基解释说,刘爱军的骨折属于闭合性的,没有开放性伤口,不需要清创,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周以内进行手术治疗都不会影响病情。在急诊科,这样的骨折病人还算不了特别“急”。 拉了下孩子的胳膊 怎么就脱位了 医生提醒:4岁以下宝宝桡骨头没发育好,很容易受伤 “大夫,你快看一下我的孩子,胳膊怎么耷拉下来了?”9月28日下午1点40分左右,市民陈超急匆匆地闯入山大二院急诊外科诊室,她怀中的男童哇哇哭个不停,让人听得揪心。 陈超说,中午时候,她和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来吃饭,但是,结账后,儿子苗苗赖着不想走。越是好言相劝,苗苗就越是闹腾。气不过的陈超就提了一下苗苗的右胳膊,准备把他拎出餐厅。岂料没走几步路,苗苗又哭闹起来,说自己右胳膊疼。一开始,陈超还以为苗苗是在撒娇,过了一会儿仔细一看,苗苗的右胳 膊竟然不听使唤了。 经检查询问,宫宁基诊断苗苗为桡骨小头半脱位。他一手扶着苗苗的右手,一手拉着他的右前臂,轻轻一转动,伴随“咯噔”一声响,复位成功,前后不到1分钟时间。 小朋友,手动动看。”宫宁基对苗苗笑着说。在大夫的鼓励下,脸上挂着泪的苗苗终于鼓起勇气,将右胳膊轻轻活动了几下,随后破涕为笑,扑向了妈妈怀里。 “我就是拉了一下他胳膊,怎么就脱位了呢?”陈超不解,她以前也做过拎孩子胳膊的动作,为何这次就会这么严重。 对此,宫宁基解释说,桡骨小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常见的肘部损伤之一,几乎每次值班都会遇到,仅28日一天,他就接诊了两例这样的小患者。由于1-4岁的孩子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日常的牵拉都很容易造成脱位。到5岁左右,孩子桡骨头基本发育好,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情况基本不会再出现。 小知识: “平时给孩子穿衣服时,力量不合适也可能使孩子受伤;孩子个子小,家长拉着他走路时,也有可能使孩子受伤;还有那些抓着孩子胳膊玩空翻的也很危险,家长应该避免。”宫宁基提醒家长也要注意孩子日常的睡姿,尽量不要让孩子压着胳膊睡。 宫宁基说,桡骨小头半脱位一般没有并发症,遇到此类情形时,家医院就诊,复位后最好能够坚持半个月的悬吊。同时,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经常脱位从而造成习惯性脱位,当孩子习惯性脱位后,即使日常不拉拽也有脱位的可能。 (文中所有患者及家属皆为化名) {记者:秦聪聪来自:生活日报年10月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yy/143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