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这几年才种的棉花,之前一直种粮食,也种过西瓜,后来发现种棉花能稍微多收入一点钱,就改种棉花了。

老杨是本地人,一辈辈的都是农民。到他这辈,父母生下姐弟四人。在大姐十八岁的时候,父亲得了噎食病去世了,两年后母亲也得病走了。那时老杨才六岁。

老杨似乎注定了一辈子要受苦,早早成了孤儿。大姐也嫁了人,紧随着去了东北大庆。老杨兄弟三人相依为命,当时大哥才十五岁,二哥十岁,他六岁。那时候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又加上还苏联的国债,吃饭成了大问题。幸亏是在农村,老杨家世世代代都是贫农,父亲又参加过游击队,村子里的人可怜他们几个,时不时救济一些粮食,又加上亲戚们的帮助,才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老杨后来上了学,也是政府照顾他们,免了他的书费学费,直到读完了高中。老杨常常吹嘘自己当年学习多好,在全校都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因为早就取消了高考,没学可以上了,也没人推荐他们上大学,只能扔掉课本,拿起锄头回家种地了,这一种,就是一辈子。

不知不觉,老杨二十八岁了,在那时就是大龄男青年了,还没人给他提亲。原因就是他家太穷了,用家徒四壁形容都算夸奖。他住在生产队的牲口棚里,和牛在一起,那什么娶亲?

可巧的是,他堂姐走亲戚时,也遇到一个女青年,二十三了也没婆家。表姐赶紧找人给他张罗提亲,那姑娘也痛快,就一个条件:识字。一听说老杨高中毕业,看着小伙子人也不错,就满口答应了,当年就领了结婚证。其实有一个秘密,几十年后老杨才跟别人说。相亲时他对人家姑娘说自己二十五岁,怕人家姑娘嫌他大,瞒了三岁。

其实,老杨当时应该有恋爱的对象的,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因为好多次,老杨拿着他的毕业照,指着一个女同学,告诉儿子:这是谁谁谁,上学时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每当说到这里时,老杨的眼里就会充满柔情。只是,人穷就要认命,你喜欢人家,人家不喜欢你,剃头挑子一头热。而且,就自己的条件,人家能看上他?

老杨结婚后,称得上是白手起家。结完婚再和兄弟们住在一起就不合适了,他自己就在村子边上,拉土脱坯烧砖,硬生生地盖起了四间房。房子虽然不大,打也算是个家了。但吃饭还是个问题。生产队上分的粮食实在不够吃了,他就和村子里的年轻人开春后一起去天津的砖厂打工,给人家打砖坯,三块砖坯一厘钱。老杨从早上干到晚上,不要命的干,一天能打一万多块砖坯子,能挣五块多钱。

就这样,老杨一春天可以挣三百多块钱,硬生生养活了婆娘和两个孩子。但也落下了病根,后背驼了,再也没有直起来。

老杨三十五岁那年的夏天,在院子里修理小车轮子,车子的轴承怎么也卸不下来了。他拿着锤子使劲地敲起来。忽然,就感觉右眼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下,开始磨得慌,第二天一起来,眼睛肿得像桃子一样了。他吓了一跳,赶忙借了点钱,医院。大夫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一块小铁屑飞入了眼球。赶紧动了手术给他取出来。但没过多久,老杨就感觉右眼视力下降,越来越模糊。经过检查,是外伤性白内障。医院建议他手术摘除,但因为实在没钱了,而且还有一只左眼可以用,就拖了下来,一直到去世,他的右眼都有一层白色的膜盖着。

因为眼睛的原因,老杨外出打工也没人要了,只能在家种地。可种地就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有风调雨顺的时候,就有颗粒无收的时候。有一年遭了大旱,一年的收成就六百多块钱。加上孩子要上学,全家要吃饭,光种粮食肯定是不行了。从那时起,老杨就开始养殖山羊、鸽子,开始种西瓜、辣椒、棉花等经济作物,更是一刻也不得闲。因为日夜不停地操劳,老杨又黑又瘦,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深。背也塌了,头发也越来越少了。

有一年,棉花价格很好,到了五块多一斤,老杨那一年卖棉花挣了三万多块钱,加上种粮食的收入,收入了四万多。那年老杨前所未有的高兴,尽管又黑又瘦,但精神矍铄,也喜欢往人前凑了,偶尔还要喝一点酒。那时,大概是老杨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光了。

虽然有了一点积蓄,但老杨也是村子里面出了名的抠门。村子里的人打趣说:老杨把钱穿在肋条上,一分钱也舍不得花。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大概是对的。我亲眼看见,他一件中山装,穿了十多年,每月的电费也就十几块钱。但在他儿子结婚时,他一口气掏出了二十万元。每天除了忙活农活,他的生命似乎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能省一分是一分。

命运似乎和他开玩笑一样,不能让他享一点福。在他六十三岁那年,他得了淋巴癌。本来这个病早发现可能还能治愈,但是他就是不去检查,谁说也不去,拖来拖去,有一天感觉受不了了,去医院一检查,已经到了中晚期。老杨拿着检查结果,沉默了良久。

回家后,老杨比之前干活干得更卖力气了,家人怎么劝说都不听。说得多了,他就骂人,气得别人都不劝他了。有一次,他咬着牙对家人说道:“我宁可病死在地里,也不让这个病吓死在炕上。”

他的身体越来越消瘦,最后还是瘫在了炕上。那年的大年初二,老杨终于没挺过去,死在了家里。

苦命的老杨,郁闷的老杨,聪明的老杨,勤劳的老杨,抠门的老杨,执拗的老杨,强势的老杨,我的父亲农民老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xg/165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