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稳定性训练对脑外伤康复期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 付育梅,邱桂东,郭焕如 [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关节稳定性训练对康复期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临床康复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年6月一2O11年12月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外伤病人45例为对照组,年4月一2O12年lO月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外伤病人51例为-l}lf练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组开展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接受康复护理前后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同。[结果]两组病人在接受康复护理前肢体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相近,训练组在接受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后,病人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升,且Fugl—Meyer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M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可通过对护士进行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康复治疗水平,改善康复期脑外伤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命质量。关键词:脑外伤;康复;关节稳定性;肢体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Cdoi:10./j.issn.—..21.文章编号:—()07C一—02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外伤病人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口。脑外伤病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活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远期生活能力和生命质量,但由于应在康复治疗中起主体医院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师,康复工作通常由护士、家属共同完成,导致康复治疗的效果不佳_2]。本研究以对康复期存留肢体功能残障的脑外伤病人进行关节稳定性训练为突破口,通过对护士、家属及病人进行脑外伤康复护理相关知识的针对性培训及宣教,医院康复治疗的效果,有效改善了这类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年6月一2O11年12月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外伤病人45例为对照组,年4月一2Ol2年1O月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外伤病人51例为训练组。要求纳入研究的病人病情在颅脑外伤后7d~10d,颅内活动性出血已停止且生命体征稳定,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长期肢体残障;②严重衰竭者;③顽固性癫痫病人;④儿童、孕妇及高龄病人(70岁);⑤因各种原因不能完成本研究的病人。对照组:年龄19岁~65岁,平均35.5岁;男33例,女12例;住院时间39.9d±9.7d;康复治疗开始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18例,8分27例;脑挫裂伤13例,脑挫伤并颅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1O例,硬膜外血肿14例,颅内血肿伴脑疝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训练组:年龄21岁~62岁,平均37.1岁;男35例,女16例;住院时间42.4d±8.9d;康复治疗开始时GCS评分≤8分21例,8分3O例;脑挫裂伤12例,脑挫伤并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12例,硬膜外血肿17例,颅内血肿伴脑疝1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组开展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护理,对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脑外伤及步行功能障碍相关康复知识的培训,并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制订适用于康复期脑外伤的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案。 1.2.2护士康复相关知识培训方案依据国际相关权威指南设计培训课程,邀请专职康复医师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护理评估方面的知识,如评估关节活动范围、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等;进行功能锻炼指导的方法,如患肢和制动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稳定性训练、做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及进行健侧肢体和未制动肢体的主动运动等;指导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方法,如指导卧床病人从卧位一坐位一站立一行走的方法等。 1.2.3关节稳定性训练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挛缩训练、屈伸肌群肌力训练、关节阻抗训练以及站立及行走训练4个方面。由康复医学专业医师制订训练内容与方法,对参与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以及指导护士制作用于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手册和海报;训练方案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1次,每次持续30mint60min;每次训练过程均由护士指导并协助家属与病人完成,以保障训练的质量与安全性。 1.2.4评价方法①收集两组病人人口学指标、纳入研究时的GCS评分、诊断情况以及总住院周期以评价两组病人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等基础情况方面的差异。②由专职医师对两组病人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依据结果将病人运动能力分为4级: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o分~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分~94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5分~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用以评估关节稳定性训练对病人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③由护士收集病人在康复治疗前后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排便、轮椅活动等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指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量化评分用以评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6O分为生活自理能力良好,4O分~6O分为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赖,4O分为生活自理能力严重或完全依赖。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或中位数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表2) 表1病人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比较 表2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注:两组治疗前后组内、两组治疗后MBI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均PO.05。 3讨论 随着院前急救技术的提升以及神经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由各类事故导致的脑外伤病人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于创伤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及因卧床导致的肌肉失用,该类病人的残障发生率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病人远期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下降。研究显示,对这类病人,可以通过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来降低残障的发生率。医院,通过设立康复科,脑外伤病人可以进行系统的康复作业训练来恢复肢体功能障碍;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尽管对脑外伤病人的临床救治能力已明显提高,但受到条件的限制,缺乏专业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工作通常由护士来完成。而由于护士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护理多依靠临床经验完成,导致康复治疗的准确性与依从性均不高,严重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对照组由于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治疗的效果明显低于接受培训后的训练组。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康复治疗工作,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课题。在脑外伤康复期病人可能发生的各类残障中,肢体功能障碍是对远期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影响最明显的一类。目前,临床已有多种康复治疗措施来改善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并已取得较好的效果_3]。本研究采用的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训练方案,其基本原理在于脑外伤病人由于屈伸肌群张力过高产生的交互抑制效应以及关节对运动体位改变的保护性反射较差,并由此产生关节屈伸力量不平衡,多遗留各类关节不稳,表现为抓握时肘、腕关节协调性差,步行时伴有膝、踝关节过伸,由此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而关节的稳定性由其骨性结构以及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所维持,通过针对性的关节稳定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病人肌肉、韧带的运动力量均衡及骨骼一肌肉协调运动能力,降低肢体残障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王艳等_5通过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有效降低了该类病人膝过伸及偏瘫步态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训练组病人进行关节稳定性训练,病人肢体残障的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提示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训练方案可以提高脑外伤病人远期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康复期脑外伤病人及早进行康复作业训练,可以有效降低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应作为康复治疗主体医院缺乏必要的康复治疗设备与相关的专业训练,导致病人不能接受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使其远期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病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而在本研究中采用的以关节稳定性训练为核心的康复训练方案,操作流程简单,仅需对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后,就可由护士、家属协助病人安全完成,且训练过程无需特殊器械协助,多数流程只需利用床旁设施徒手完成,因此,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参考文献: [1]高莉萍.重症颅脑外伤病人护理中的伦理问题与对策[J].护理研究,,26(6B):l—. [2]胡永善,吴毅,朱玉连,等.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l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6):—. [3]南登昆,郭正成.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4]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O,24(7A):—. [5]王艳,唐强,亢连茹,等.早期加强膝关节稳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影响[J].中国康复,,21(4):—. 作者简介付育梅,主管护师,本科,单位:,医院;邱桂东、郭焕如单位:,医院。 北京哪家皮肤病医院好北京白癜风哪家最便宜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jg/6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