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技术

1.X线——平片:透视、摄片(摄片方法:PA位/AP位;侧位;前弓位;侧位水平投照;呼吸气相对比;分层;支气管造影……)体层,CR,DR,CT,DSA

2.其它影像检查手段

MRI、PET、SPECT等

3.胸部X线检查的作用和限制

作用:天然对比好;功能观察:透视

限制:分辨率不足:指对比分辨率和重叠现象;敏感性不足:有些病变如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期,尽管临床症状表现明显,但X线并不能显示异常;特异性不足:不同疾病相似表现;相同疾病不同表现(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二)正常胸廓影像解剖

肺野分区Lungfield

横向

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水平线

上中下野

纵向

3等分

内中外带

间隙

第1肋以上为第1肋骨圈

1、2肋间为第1肋间隙,依此类推

(三)正常肺纵隔影像学解剖lungandmediastinum

一、肺、支气管分叶分段(LobeSegment)

肺野分区Lungfield

横向

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划水平线

上中下野

纵向

3等分

内中外带

间隙

第1肋以上为第1肋骨圈

1、2肋间为第1肋间隙,依此类推

二肺部结构

1.肺门:

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管进入肺组织的门户,范围包括第二至五前肋间的肺内带,为以上结构的综合投影。

2肺纹理:

由肺门向肺野分出的树枝状阴影,由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以及结缔组织支架构成。

3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实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网,具有换气功能。

肺间质包括支气管、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肺泡间隔、小叶间隔、胸膜下结缔组织支架。

4纵隔mediastinum:

胸廓入口以下、横膈以上、胸骨之后、脊柱之前、两肺之间的组织构成,平片为致密阴影。

主要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等器官。

平片的作用有限。目前主要用CT和MRI诊断

纵隔分区

4分法:胸骨柄下缘至T4下缘划一水平线分上、下;

下纵隔以心血管气道为中分前、中、后。

9分法:3×3=9区

?胸骨柄下缘至T4下缘、T8下缘各划一水平线分上、中、下;

?以心血管气道前缘、食管前缘为界分前、中、后;

5小儿胸腺

在上纵隔的一侧或两侧见三角形或帆形阴影(SailSign)。勿误认为纵隔肿瘤或肺内病变。

6横膈(diaphragma)

=为胸腹间薄的肌腱性间隔,呈圆顶状,轮廓光整,亦可呈波浪状。

=肋膈角:横膈与胸壁形成锐角,前高后低。心膈角:横膈与心包之间形成,为锐角。

=位置:膈顶在第十后肋水平;右侧较左侧高1~2cm;两侧对称,运动范围为1~3cm,深呼吸时可达3-6cm。

=透视下可观察运动状况。

7胸膜(pleura):

是极薄的浆膜,分为脏层和壁层;

脏、壁两层胸膜间形成胸膜腔,正常内含有少量液体,在呼吸时起润滑作用。

X线表现:正常不显影。仅在返折处与X线平行时的叶间胸膜可显示。

(四)基本病变影像

1肺门异常

§增大:肿瘤、淋巴结、血管等病变,表现为阴影增大增浓,原有结构移位或模糊不清。

§缩小:发育异常、术后、肺血流减少(先心)

§变位:肺不张

2肺纹理异常:局限性或弥漫性

§增多增粗炎症、纤维化、水肿

§集聚肺不张、萎陷

§稀少肺气肿

3肺实质异常

病理

X线表现

渗出性病变exudative

炎性分泌物(液体和细胞)替代了肺泡内气体,并可向邻近肺泡蔓延。

密度淡、均匀,边界不清(累及整个肺叶时边界清楚);呈小片状或大片状,可累及一个肺段或肺叶。

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ve

炎性细胞、上皮样细胞、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堆积;

密度较高、不均匀,边界较清,形态多形:结节状、斑片状、不规则等。

干酪性病变caseous

结核病变坏死的特征性表现;渗出性或增殖性结核病变发展,结核灶内部发生凝固性坏死,呈黄色奶酪状。

密度高,边界不清的片状阴影,可伴有钙化,周围有纤维索条或播散病灶。

纤维性病变fibrous

慢性炎症或结核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包围并代替病灶,属修复过程。

边缘清楚,密度较高,呈索条状或不规则形。

对周围组织有牵拉作用--纵隔肺门移位,横膈抬高等。

钙化calcification

钙盐沉着,常见于肺结核愈合;也见于许多其它肺病变愈合;但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也有,如错构瘤、转移瘤等。

高密度的散在斑点状阴影,也可融合成块。

空洞、空腔cavity

病理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液化坏死并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

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无液化坏死过程,内壁有上皮结构

X线表现

低密度透光区;壁厚薄不等,内缘规则或不规则;外缘可清楚或不清楚;可有液平

壁较薄、光滑

疾病

结核、脓疡、肿瘤等

肺大泡、肺囊肿、囊状支扩等

肿块与结节mass/nodule

具有一定形状、边界清楚的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cm结节,〉3cm肿块

§良性:生长较慢,边缘光滑,少有分叶或毛刺,有时可见钙化;

§恶性:生长较快,常可见分叶和毛刺,边界清楚而不光整;可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4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changes

§实质性病变常合并间质性改变,间质性病变也可以出现实质性改变;

§平片不易显示特征,但CT有许多不同的征像。

5支气管病变:支气管内外因素导致支气管阻塞

§肺不张(atelectasis):完全阻塞,肺内气体在18-24小时内吸收,肺萎陷(肺不张影像表现与部位、阻塞时间和肺内是否存在病变有关)

§肺气肿(emphysema):不完全阻塞

6胸膜腔病变

§积液pleuraleffusion·积气pneumothorax·液气胸hydropneumothorax

§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thickening,adhesionandcalcification

§胸膜疾病:炎症、损伤、肿瘤

游离性胸腔积液

少量

未达第4前肋前缘。ml不显示;-ml肋膈角变钝或三角形;膈面模糊。

中量

达第2-4前肋前缘之间。立位:外高内低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毛细管吸附,表面张力);下部均匀高密度影,横膈被掩盖。卧位:大片均匀模糊影。

大量

第2前肋前缘以上。全胸部或仅肺尖以外的大部胸部大片均匀浓密阴影;间接征象:纵隔移位或肋间隙增宽等。

u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effusion):胸膜粘连使积液局限,切线位呈梭形。

u叶间积液(interlobareffusion):呈梭形,需与肿瘤区分。

u肺下积液(subpulmonaryeffusion):可致横膈抬高假象。

胸膜增厚、粘连和钙化:常为胸膜炎所致

?肋膈角变钝、帐篷状突起、倒三角形、叶间裂增厚、大片状增厚等。

?收缩牵拉:胸廓塌陷,纵隔移位。

气胸:自发性、外伤性、人工性;开放性、闭合性或张力性。

气体位于肺外带呈均匀密度减低区域,内无肺纹。胸膜粘连者可不规则。

间接征象:胸廓膨隆、纵隔移位等。气体量的估算:外1/3-50%,外1/2-75%

液气胸:胸腔内液、气体同时存在

下部均匀致密影,液平面;上部外为低密度的气体,内为致密压缩肺组织。

(五)肺炎pneumonia

分类:病因:感染性、过敏性、物理或化学性(毒气或放射性);

解剖:大叶、小叶或间质性炎症病程:急性、亚急性、慢性

常见急性炎症:大、小叶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1.大叶性肺炎Lobarpneumonia

病理过程

X线表现

①充血期:12-24hr。毛细血管充血,少量浆液渗出,肺泡部分仍含气;

可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

②实变期:2-5d,分红色和灰色肝硬变期,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均匀实变影,与肺叶、段一致的高密度影,随各肺叶形态不同而不同。

③消散期:1w后开始,2-3w消散。

不均匀斑片状,逐渐吸收,胸膜侧最晚,可有胸膜增厚、纤维条索

2.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Lobularpneumonia/bronchopneumonia)

l病原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

l病理改变: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单位的、灶性分布的肺化脓性炎症;

肺纹增粗及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中下肺野内带多见。

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

l病原体:肺炎支原体

l病理:主要位于间质、肺段性分布的炎症:间质充血水肿、多核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少量渗出。

临床特点:青壮年秋季好发,症状轻,白分不高,抗生素无效,冷凝集试验阳性,可自愈。

1)一侧肺中下野近肺门区;

2)肺纹增粗,网状阴影,自肺门向周围扇形浸润的片状模糊影;

3)多在2-3W内吸收。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jg/54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