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有外伤性、颅脑手术、颈椎手术后和自发性脑脊液漏等。 外伤性脑脊液漏是由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所致。颅盖部开放性颅脑外伤能够及时清创处理,修补缝合硬膜,故颅盖部脑脊液漏少见,颅底部硬脑膜与颅底粘连紧密,颅底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又多纤维性粘连,骨折常伴有硬脑膜及蛛网膜撕裂,发生脑脊液漏。故脑脊液漏多发生于颅底骨折颅底部。脑脊液漏可分为鼻漏、耳漏、眼漏三种,前二者多见。途径:是经额窦筛窦蝶窦;中耳腔与咽鼓管流至鼻腔,有鼓膜破裂可以表现为耳漏。在儿童由于颅骨较软,富于弹性,且鼻旁窦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不足1%,不过,小儿的鼓室,乳突气房发育较早,故脑脊液耳漏并不少见。 脑脊液漏发生的时间差异较大,多数于伤后立即出现或于数天内发生,系属急性期脑脊液漏;但也有少数病人迟至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始出现,称为延迟性脑脊液漏,前者大多数在1周左右自行封闭愈合;后者一旦出现则常迁延不愈,时停时漏,往往导致颅内继发感染,反复发作性脑膜炎,延迟性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可能与颅脑损伤后创口局部出血,脑组织水肿,暂时将硬脑膜破孔封堵有关,待血凝块溶解,吸收,脑水肿消退之后,又可因某些突然升高颅压的因素,如用力,咳嗽,喷嚏等而使薄弱的裂口发生漏液,所幸这类病人并发脑膜炎的病死率较一般脑膜炎病人明显为低,估计亦与脑脊液漏的引流作用有关。其危险性主要是逆行性颅内感染和低颅压综合症。 1、鼻漏多由于筛板骨折、额窦后壁骨折引起,少数由于蝶窦骨折引起。偶有岩骨骨折,鼓膜未破,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2、耳漏多见于岩骨鼓室盖部骨折所致。硬脑膜裂口可在颅中窝底或颅后窝,前者多见。多伴鼓膜破裂,脑脊液经中耳自外耳道流出。3、眼漏见于眶顶的穿通伤或眶顶粉碎骨折刺破硬脑膜伴有眶内及眼睑裂伤者。 漏液糖定性试验1.9mmol/L(35ml/dl)可以确诊。有颅内积气也是诊断依据之一。粗查可以使用尿糖试纸。漏液滴于纱布上,在血迹周围有更大范围的无色湿痕也提示为脑脊液。 定位诊断: 1、可以腰穿注入水溶性非离子造影剂如优维显后头低位半小时后CT扫描。 2、放射性同位素检查用I-RISA99mTC等核素进行腰蛛网膜下腔注射,再行ECT扫描或γ-照像,有时可显示出瘘口所在。 诊疗中的注意点: 1、不能自行清洗鼻腔和耳道,更不能堵塞。 2、头高位卧向患侧最好不下床活动。 3、避免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和增加腹压的动作 4、鼻漏可以采用经鼻内镜修补瘘口手术更为安全和方便。 5、不主张做腰穿的治疗方法;也不赞同治疗单纯性脑脊液漏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的方法。 6、按照开放性颅脑损伤处理。 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