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人类最基础且自然的移动方式之一。

在行走过程中,足部承担着支撑和推动的双重角色,犹如人体的地基。

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一些步态异常现象往往被家长们所忽视。

这种步态异常不仅可能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疼痛,更可能对他们的长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错误步态

跛行步态:

表现为走路时两腿不协调,呈现出一瘸一拐的姿态。这种步态异常往往是由肌肉、骨骼或神经系统的问题所导致,比如下肢的疼痛感、肢体长度不等、髋关节的疾病、膝关节的损伤,或是腰椎的问题等。

内外八字步态:

是指在行走时,双脚呈现为向内或向外倾斜的姿态。内八字步态通常由股骨内旋、胫骨内旋和膝外翻等因素引起,而外八字步态则主要由股骨外旋、胫骨外旋导致。这种步态问题常与“O型腿”或“X型腿”并存,可能与先天性遗传因素相关,也可能是由于不良坐姿、骨骼发育异常、外伤或钙质缺乏等因素所致。

鸭步或摇摆步:

特征为行走时身体左右晃动,类似鸭子行走,步伐较快时易摔倒。这是先天性髋脱位的典型体征之一。单侧脱位的患者会表现出跛行,而双侧脱位的患者在站立时则可能出现骨盆前倾、臀部后翘、腰部前凸以及腹部隆起等显著体态。

踮足步态:

表现为孩子在行走时足跟不接触地面,而是持续踮着脚尖行走。这种步态常见于马蹄内翻足患者,同时也可能是脑瘫、脊髓灰质炎或脊髓脊膜膨出等疾病的表现之一。

跟行步态:

表现为孩子在行走时足跟难以自由抬起,往往需要借助外展下肢,同时过度屈髋屈膝的动作来使下垂的足离开地面。这种情况多由小腿三头肌的瘫痪引起。

剪刀腿步态:

表现为行走时两脚向内交叉,形成双膝相互碰撞的现象,俗称“X型腿”。这种步态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脊髓损伤、脑瘤以及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等状况。

醉酒步态:

是指行走时重心不稳,步态杂乱无章,仿佛醉酒状态,难以保持直线行走。这种步态异常通常是由小脑、大脑皮质或前庭系统等病变所引起,如脑炎、小脑外伤、小脑肿瘤以及前庭神经炎等疾病。

慌张步态:

表现为行走时步伐匆忙,头部和肩部前屈,步伐短小,身体前倾,且难以立即停止行走。这种步态常见于帕金森病、脑出血等状况。

步态自我初步筛查

青少年步态异常的初期阶段,足部症状往往并不显著,孩子的步态可能只是略显奇怪或不自然,因此家长容易忽视。然而,长期忽视可能导致错误步态的固定化。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步态异常的初期阶段就应当给予重视,以减少后期严重问题的风险。家长可以通过简单的自测方法初步观察孩子的步态,一旦发现异常,医院或专业的步态检测机构进行详细检测。

家长可以采用简单的自测方法来初步评估孩子的步态,例如检查孩子的鞋底磨损情况,观察是否存在不均匀磨损;注意孩子的足部外观,检查是否有拇外翻、反复磨损的老茧等迹象;观察孩子行走时,足尖和足跟是否出现不正常的内外偏转;询问孩子是否感到疼痛或不适;以及留意孩子在日常活动中是否频繁出现踝扭伤。早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yy/185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