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为操作部分,分值占40分,也是三站中重中之重。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实践技能考试考官提问手册,主要就实践技能第二站操作注意事项做详细分析。 一无菌板块 (一)戴无菌手套 1.如果手套带有滑石粉,手术开始前是否应先冲洗手套?为什么? 答:应当冲洗。因为滑石粉进入腹腔,可能刺激术野组织,加重炎症反应。 (二)穿手术衣 1.一台手术结束,需要继续第二台手术,更换手术衣和无菌手套时,是先脱手套还是先脱手术衣? 答:在助手的帮助下,先脱手术衣。 2.穿手术衣后,要确保哪些区域无菌无污染? 答:手术衣前面,上下从肩部到腰部,两侧腋中线之间及双手臂区域。 3.手术中术者肘部触及没有穿无菌手术衣的观摩者,怎么办? 答:更换手术衣或者带无菌套袖覆盖污染部位。 4.术中若两位手术者需要更换位置,该如何更换?理由何在? 答:背靠背转体换位。因为胸前均为无菌区,背靠背可以避免污染。 (三)穿、脱隔离衣 1.脱隔离衣时,如果衣衫触及到面部,怎么处理? 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面部。 2.隔离衣一般多长时间更换?清洁部位是那些? 答:应当每天更换,潮湿或者污染的立刻更换。清洁部位是腰部以上。 3.穿了隔离衣,就可以进入清洁区,对吗? 答:不对,穿了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活动,不得进入清洁区。 4.脱下来的隔离衣应如何放置? 答:脱下来的隔离衣应折叠悬挂,应将清洁面反叠向外,而不是污染面朝外。 (四)手术区消毒 1.感染切口与清洁借口的皮肤消毒一样吗? 答:不一样。感染切口皮肤消毒的方向是由外向内,清洁切口的皮肤消毒方向是由内向外。 2.铺好的四块手术巾在手术中是否可以移动?原则是什么? 答:可以,原则是只能由手术区往外移动,不可以向内移动。 3.各部位手术的消毒范围如何? 答:(1)头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头及前额。 (2)口、唇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面唇、颈及上胸部。 (3)颈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下唇,下至乳头,两侧至斜方肌前缘。(甲状腺手术) (4)锁骨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颈部上缘,下至上臂上、中1/3交界处和乳头上缘,两侧过腋中线。 (5)胸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侧卧位)前后过中线,上至锁骨及上臂1/3处,下过肋缘 (6)乳腺根治手术皮肤消毒范围:前至对侧锁骨中线,后至腋后线,上过锁骨及上臂,下过肚脐平行线。如大腿取皮,则大腿过膝,周圈消毒。 (7)上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乳头、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胃大切手术) (8)下腹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阑尾炎手术) (9)腹股沟及阴囊部手术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 4.铺无菌巾、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铺巾、单顺序:先铺无菌巾,再铺无菌单。 (2)铺巾顺序:先铺铺巾者对侧,再铺会阴侧,再铺头侧,最后铺铺巾者一侧。 (3)无菌手术切口周围至少盖有四层无菌巾、单。 5.油污,胶布的去除方法?两次碘酊消毒间为什么要等待?等待时间是多少? 答:汽油,松节油清除。两次碘酊消毒间隔原因是为了充分灭菌,以及等待第一次消毒略风干后,再进行第二次消毒。一般等待1分钟。 6.胃手术是否要备皮?为什么? 答:需要备皮。备皮关系到术后切口感染和创口愈合的快慢,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7.左半结肠癌消毒时,如果中间留有空白怎么办? 答:重新再消毒。 8.腹股沟直疝,问消毒范围和铺洞巾顺序。 答:上至肚脐线,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1个治疗巾卷成球塞在阴囊下,再按顺序铺4块治疗巾对面,下面,上面,铺巾者一面-上巾钳-铺头架-铺中单-铺孔巾。 9.用2-3%碘酊和0.5%的碘伏消毒,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 答:碘酊消毒涂擦皮肤3遍,待干后,需要用70%酒精脱碘2遍,使用碘伏消毒无需脱碘。 10.在成人脐部消毒时,只能选用碘伏吗? 答:不是。可以用碘伏,也可以选用碘酊,酒精等消毒液 11.碘酒能不能杀灭芽孢? 答:可以。因为碘酒具有氧化破坏病原体原浆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使其变性沉淀,故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真菌、病毒和阿米巴原虫也有杀灭作用,就连最不容易杀死的细菌芽孢,碘酊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常见的如破伤风芽孢涂用碘酒后就可消灭它。因此,碘酒常用于外伤伤口消毒。 12.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几遍? 答:2遍 (五)换药 1.阑尾炎术后3天伤口愈合好,问下一次换药是什么时候?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什么? 答:下一次换药时间一般为术后第5—7天。注意观察切口有无红肿、压痛和渗出物等切口感染的表现。 2.如果用碘酊消毒,两遍消毒之间应当间隔多长时间? 答:应当间隔1~2分钟或者等到前一次消毒液干燥之后,以达到消毒效果。 3.换药时,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相垂直,如果是斜切口呢?斜着贴与躯干垂直吗? 答: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相垂直,其目的是为了敷料的稳定,与切口方向关系不大。 4.粘贴胶布的方向是什么? 答:盖上无菌干纱布,以胶布粘贴固定,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倘创面广泛、渗液多,可加用棉垫,或关节部位胶布不易固定时须用绷带包扎。 5.气性坏疽患者伤口换药需要注意什么? 答:换药时要注意隔离,换药后必须焚毁污物,器械特殊消毒 6.换药时发现创面肉芽出现水肿,选用3-5%盐水湿敷,理由是什么? 答:3-5%的盐水是高渗盐水,利用高渗盐水湿敷,可以减轻肉芽水肿。 7.伤口处理结束后,如何预防破伤风? 答:主要方法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8.引流条有几种? 答:(1)纱条:一般用于浅部伤口,有油纱条(浸凡士林或石蜡油制成)和盐水纱条。 (2)香烟式引流条:用于渗液不多的深部创腔。 (3)胶管:适应于引流深部创面,如肝叶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甲状腺术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等,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创面引流方式.。 (4)套管式塑料引流管:主要用于腹腔深处。 (5)胶皮膜:用于腔隙较窄的伤口,如脑、关节、甲状腺等手术切口,伤口可较快愈合。 9.手术伤口可见黄色液体是什么原因? 答:感染和脂肪液化 二护理板块 (吸痰、吸氧、插胃管、导尿) (一)吸痰 1.吸痰时患者出现恶心、咳嗽明显,怎么处理? 答:如无紫绀等缺氧症状,可以调整吸痰管的深度,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在病人吸气时插到气管深部抽吸。如有缺氧,应暂停吸痰,待症状缓解后再吸痰。 2.上级医师在吸痰中,会左右旋转、上下提插的动作,为什么? 答:有些时候气管内分泌物稠厚,这样操作是增加吸痰管同分泌物的接触面,提高吸痰效果。 3.一次吸痰持续时间最长为多少?再次操作间隔多长时间? 答:一次吸痰持续不超过15秒。间隔3—5分钟再吸。 (二)吸氧 1.为什么大手术之后常给予吸氧? 答:通常情况下,麻醉及疼痛等容易造成呼吸幅度受限,而导致缺氧。 2.湿化瓶的用途 答:使吸入气体保持一定的湿度。 3.从用氧安全的角度考虑,对氧气设备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答:防火、防热、防油和防震等。 4.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吸氧时如何掌握吸氧浓度? 答:原则上给予低浓度吸氧。 5.吸氧的方法有哪些? 答:鼻导管法、面罩法、氧气枕法、鼻塞法。 6.患者的吸氧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7.吸氧操作完成后记录什么内容? 答: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 8.给氧的时候为什么要检查鼻腔 答:清理异物分泌物,保持通畅 (三)插胃管 1.胃管完全插入,是否能更好的引流? 答:不能。完全插入胃管在胃内容易盘曲,反而影响引流效果。 2.若在插胃管过程中,出现呛咳,如何处理? 答:立即拔管,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后,重新插胃管。 3.胃管引流时,是否负压越大效果越好?为什么? 答:不是负压越大效果越好。负压过大可能使胃粘膜堵塞引流管入口,影响引流效果,甚至损伤胃黏膜。 4.在插胃管过程中,出现恶心,如何处理 答: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检查口腔内无胃管盘曲后继续操作 5.昏迷的患者插胃管时如何调整患者头位配合操作 答:先使患者头部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是的15CM,左手托起患者头部,使其下颌部近胸骨柄,这样可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胃管沿后壁滑行插入 (四)三腔两囊管止血法 1.在三腔二囊管充气压迫后,如胃管通畅,如何直接判断止血效果? 答:可以抽吸为内容物,并用生理盐水反复灌洗,若无鲜血抽出,则说明出血已控制。 2.三腔两囊管牵引过程中,为避免粘膜糜烂、损伤,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定期放气减压,避免牵引力过大。 3.为何使用三腔两囊管前要先给患者喝石蜡油? 答:可以减轻食管粘膜、胃黏膜与气囊的粘连,避免拔管时引起出血。 4.三腔两囊管为何要定期放气? 答:避免长时间压迫食管下端或胃底粘膜,导致糜烂和缺血坏死。 (五)导尿 1.如果膀胱高度充盈,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多少量,为什么? 答:不应超过ml,以免出现血尿或虚脱。 2.为男性患者导尿,为什么要将阴茎提起? 答:因为男性尿道较长,有两个生理弯曲即耻骨前弯和耻骨下弯,提起阴茎到一定角度可方便导尿管插入。 3.导尿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尿潴留、泌尿系手术后、急性肾衰竭记录尿量、不明原因少尿无尿并可疑尿路梗阻、膀胱冲洗、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4.用Foley导尿管导尿时,在给球囊注水前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 答:一定要保证球囊完全位于膀胱内,以免注水时损伤尿道。 5.留置导尿超过3周,需要间断引流,间隔多少时间放尿一次? 答:间断引流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膀胱容量,需要将引流管夹闭,间隔3—4小时开放一次。 三穿刺板块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动静脉穿刺) (一)动脉穿刺术 1.血气分析检查时,动脉穿刺抽血后,为什么要将注射器针头立即插入软木塞? 答:为了避免抽取的动脉血接触空气,影响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 2.血气分析检查处在股动脉处采血,通常还可以在哪些动脉采血? 答:还可以在桡动脉或肱动脉处采血。 (二)静脉穿刺术 1.如深静脉穿刺中误入动脉,应如何处理? 答:立即拔出穿刺针,局部压迫5分钟,如局部无明显淤血,可继续深静脉穿刺。 2.深静脉穿刺置管的适应证有哪些? 答:需要长期输液者;需行全胃肠外营养者;采血困难者;需中心静脉压测定者等。 3.四肢浅静脉穿刺部位分别是?如遇四肢无法穿刺,还有那些部位可以穿刺? 答:四肢浅静脉穿刺部位并无固定要求。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如四肢无法穿刺,可以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等。 4.浅静脉炎有哪些表现? 答:局部红肿热痛,沿静脉走形呈条索硬化改变。 (三)胸腔穿刺术 1.胸穿时为什么要求穿刺针从肋骨上缘进入? 答:避免损伤肋间神经、血管。 2.做诊断性胸腔穿刺时,通常应抽取多少胸水? 答:做诊断性胸腔穿刺时通常应抽取50~ml胸水。 3.治疗性胸腔穿刺抽液量为多少? 答:首次抽液不超过ml,以后每次不超过ml。 4.气胸穿刺的部位。 答: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第4—5肋间。 5.胸腔穿刺刺到肺会引起什么病? 答:气胸 6.胸膜反应是什么? 答:胸膜反应是指因诊断或治疗胸膜疾病行胸膜腔穿刺的过程中,患者出现的连续咳嗽、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甚至昏厥等一系列反应。是胸膜穿刺过程中较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胸膜反应可明显减少 (四)腹腔穿刺术 1.对于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量不超过多少?为什么? 答:一次放液量不超过ml,放液过多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2.大量放腹水后,为了避免负压骤降,通常采取什么措施? 答:操作完毕后,腹部放置沙袋加压。 3.穿刺后为什么要腹带加压? 答:加腹带能防止腹内压迅速下降。 4.腹腔防大量积液时,如何操作才能避免腹水漏出? 答:进针操作要斜行进入。 5.腹穿进针角度为什么要先垂直再倾斜? 答:腹腔密闭,避免腹水外流 6.能不能一次抽净腹水? 答:不能。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 7.大量腹水腹穿时注意什么? 答:总量不冲超过ml,加压包扎 (五)腰椎穿刺术 1.腰椎穿刺后为什么要去枕平卧? 答:为了避免低颅压头痛。 2.腰椎穿刺术的禁忌证有哪些? 答:疑有颅内高压,且有明显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脑疝先兆者;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休克、衰竭、濒危状态者;穿刺部位有炎症者。 3.腰穿时出现落空感,说明针头穿过了哪些结构? 答:如果进针位置正确,穿刺针应依次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突间的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隙(其中包括内椎静脉丛、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并位于马尾神经根之间。 (六)骨髓穿刺术 1.如穿刺中未能抽取骨髓液,应如何处理? 答:应插入针芯,调整穿刺深度或方向;更换穿刺部位或作骨髓组织检查。 2.做骨髓涂片、骨髓培养时,应如何处理? 答:骨髓涂片的骨髓吸取量以0.1~0.2ml为宜,骨髓培养的骨髓吸取以1~2ml为宜。 3.骨髓穿刺的部位有哪些? 答: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腰椎棘突、胸骨。 4.骨穿的位置,深度 答:穿透骨质,有落空感 四急救板块 (清创缝合、骨折、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电除颤、止血包扎、外科基本操作) (一)清创术 1.哪些开放性伤口考虑清创后一期缝合 答:伤口6~8小时内;伤口污染轻的不超过12小时;头面部伤口在24~48小时内可考虑一期缝合 2.清创的目的是什么 答:最大程度减少伤口的污染,为组织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3.伤口处理结束后,如何预防破伤风感染 答:术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4.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检查时,要注意检查哪些组织有损伤? 答:要检查有无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骼等组织损伤. 5.清创时清理伤口要尽可能保留哪些组织? 答:应尽可能保留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 (二)骨折 1.如果没有夹板类硬物,四肢骨折还可以如何固定? 答:下肢骨折可以应用健肢固定法,将患肢与健肢捆扎固定;上肢可以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于胸廓上 2.夹板长度为什么要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 答:通过限制骨折两端的活动,减少骨折断的移位,避免加重疼痛或导致更大的损伤。 3.如果伤员伴有颈椎损伤,搬运时还应注意什么? 答:一个托住其头部并向头端牵引,其余人协助一致将伤员平直抬到硬板上或木板上,然后头部的左右两侧用软枕或衣物等固定。 4.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原则是什么? 答:保持伤员脊柱伸直位,严禁脊柱弯曲。 5.骨折外固定目的?活动性出血要如何处理? 答:固定可以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不变,促进骨折愈合。急救时外固定能避免二次损伤,并能避免骨折端活动,减轻病人痛苦。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加压于出血处,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慎用止血带,但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则可用橡皮止血带或充气止血带,须衬以布料。 记录上带时间,每1小时松解1次,每次1-2分钟。解开止血带时不可突然松开,同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6.胸椎骨折的搬运和脊柱损伤的搬运一样吗? 答:搬运是一样的,应注意保护颈部。 7.外固定有多少种?小夹板固定的应用指征? 答:骨折外固定包括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和牵引固定。 小夹板固定的指征: ①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强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创口已愈合者。 ③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三)心肺复苏 1.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同时停止,一个人独自在现场抢救患者,如何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急救? 答:胸外心脏按压30次,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患者做一次判断,包括触摸颈动脉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按压频率-次/分钟。 2.人工呼吸时,为了多给患者输送些氧气,是不是尽量多吹些气?时间多长合适? 答:不是。每次呼气应在1秒钟以上即可见到胸部起伏为准。应该避免过度吹气或吹气过于用力,以免心输出量下降。 3.婴幼儿做胸外心脏校按压的部位在哪里? 答: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 4.心脏按压的有效的指标包括哪些? 答:瞳孔较前有所缩小;颈股动脉出现搏动;皮肤变红润,紫绀减轻或消失。 5.边按压边观察,应如何操作? 答:每5个周期观察1次 6.颈动脉按住不能超过几秒? 答:不能双侧同时按压。单侧按压不超10秒。 7.人工呼吸时,吹气量是多少?如何简单判断效果? 答每次吹气量-ML以见到胸部有起伏为准 8.为评价抢救效果,暂停胸外心脏按压不要超过多长时间 答:不超过15秒。 9.人工呼吸时,患者取什么头位呼吸道最通畅? 答:头部后仰,下额向上提起,下额和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 (四)简易呼吸器 1.若患者有自主呼吸,应该如何操作? 答:若患者有自主呼吸,应与之同步,即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患者自行完成呼吸动作。 2.使用简易呼吸器的适应证有哪些? 答:①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②临时替代呼吸机;如呼吸机故障、停电等特殊情况时或机械通气患者做特殊检查,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代替。 3.如果呼吸器操作中单向阀受到呕吐物、血液等污染时,该如何处理? 答:(1)自病人处移开并取下单向阀加以清洗。 (2)用力挤压球体数次,将积物清除干净。 (3)将单向发卸下用水清洗干净。 (4)使用完毕应清洁、消毒及测试简易呼吸器,以保持最佳的备用状态。 (五)电除颤 1.除颤后转为细颤该怎么处理? 答由粗颤转为细颤,除颤成功率仅为1/3,此时应在人工心肺复苏的同时注射肾上腺素0.5~1mg后重复电击除颤。 2.患者发生心脏暂停后,现场无法做心电图检查,能否直接进行点击除颤? 答:可以。 3.同步电复律与非同步电复律有什么区别? 答:同步电复律正好与R波同步,电流刺激落在心室肌的绝对不应期,从而避免在心室的复极期放电而导致室颤,主要用于除室颤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而非同步复律可以任意时间即刻放电,用于室颤。 五外科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止血、缝合、打结、剪线、拆线) 1.上腹部、下腹部、四肢、背部手术的切口拆线时间分别是多长? 答:上腹部、背部的切口7~9天拆线,下腹部6~7天;四肢缝合的切口10~12天拆线。 2.手术中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几种? 答:止血方法有:压迫、结扎、电凝、缝合、药物止血、止血纱布等。 3.外科手术后,哪些情况下要考虑延迟拆线? 答:①慢性消耗性疾病;②代谢异常;③切口张力大;④年老体弱;⑤应用激素类药物;⑥切口血供差。 4.执刀方法有哪几种?分别适合于何部位手术? 答:手术刀的持握方法有, 执弓式:用于胸腹部较大切口。 抓持法:用示指压住刀背,下刀有力,用于坚韧组织的切开。 执笔法:动作和力量放在手指,使操作轻巧,精细。 反挑法:刀刃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深部组织及器官,常用于浅表脓肿的切开。 5.止血带一般应多长时间放松一次?每次放松多长时间? 答:一般应每小时放松一次,每次放松1~2分钟,然后再次上止血带。 6.止血带扎绕时间不得超过多少小时? 答:止血带扎绕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小时。 7.手指外伤出血、用指压法压迫哪条血管可止血?并模拟演示。 答:压迫伤指的指动脉,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患指根部两侧。 8.哪种情况考虑延迟拆线? 答:对营养不良、切口张力较大等特殊情况可考虑适当延长拆线时间。年老、糖尿病人、有慢性疾病者可延迟拆线时间。青少年可缩短拆线时间。 9.如果四肢开放性伤口出血活跃,急救现场如何控制出血? 答:应在出血点近心端止血带止血。 10.前臂开放性损伤大出血时,上止血带的部位? 答:应该是在上臂的中上1/3处。 为学医考 医考类专业最好的学习大全! ▼ 还在等什么? 加为学医考的班主任获取更多资料(不必重复添加哦) 为学医考班主任 以下班主任,手机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