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他时刻与时间赛跑,上演着生死时速;在这里,他严阵以待并肩“战斗”,全力以赴只为守护生命。医院急诊外科张洋洋作为“急救先锋”,日夜兼程奋战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在无影灯下用青春与汗水诠释着不负生命重托的使命担当,在续写生命奇迹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使命在肩更要奋勇向前

在急诊外科,哪里有急危重症患者,哪里就有张洋洋的身影。“选择成为一名急诊医生,就意味着要接受更多的忙碌与挑战,每天面对被病痛折磨的患者、焦急等待的家属,我深感责任重大。”自张洋洋从医以来,面临急危重症患者与紧急情况等巨大挑战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有呼必应,在日日夜夜中的辛勤中不断学习与成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患者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急诊外科主要接诊严重创伤、病情危重等急症外伤患者,24小时不间断的连轴运转、高度紧绷的精神高压,对在这里“战斗”的医务人员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面对“加速度”的工作状态,张洋洋的工作脚步从未停歇。接诊急危重症患者后,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诊断与鉴别,预判病情发展,给予及时的抢救与治疗,并积极参与和完成各项高难度手术,在一场场无影灯的“实战”下不断积累经验,不仅具备了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更具备了熟练的应急能力和抢救技术。靠着一股韧劲和干劲,张洋洋做到了思维敏捷、动作迅速,逐步成长为科室的青年主力军,并赢得了同事和患者们的一致认可。

高处坠落致使多处骨折、严重大腿离断伤、脊椎骨折合并全瘫……不管多复杂的场景、多紧急的情况,张洋洋总是“职责所在使命必达”。他完成多例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在无数次惊心动魄的抢救中,使他对“医者仁心救死扶伤”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责任使然更要迎难而上

说起成长,张洋洋在充满挑战的急诊外科逐渐从青涩走向成熟。“秋季正是农忙时节,在不久前值班时,突然接诊到一名50多岁旋耕犁穿刺患者,犁刀从腹股沟进入,在右腿内侧处穿出,出血严重,由于整个犁刀都在大腿内,损伤位置、血管损伤等情况暂时不能确定。”据张洋洋介绍,患者如损伤股动脉、神经等重要组织,极易引起失血性休克或下肢瘫痪等风险,他在询问出行轨迹、密接史、流行病学史等情况同时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并第一时间向急诊医学中心主任王军汇报情况。因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损伤位置复杂,并合并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氧饱和度低、软组织绞损严重、大出血等症状,科室立即组织团队进行会诊,经过严密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术中应急预案。术中,急诊外科副主任张杰锋带领团队成员主任医师张月东、副主任医师夏波等,在手术麻醉科、胸外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术中充分考虑保护血管神经、预防创伤感染、皮肤后续生长等情况,将犁刀安全取出,修复损伤股动脉,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急诊外科病房,依据科室“创伤全流程、救治全流程”的“1+3+n”急诊创伤快速康复治疗链的工作模式,在张洋洋等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患者于近日康复出院。

像这样紧张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故事,每天都在医院急诊外科上演。对于急诊外科每一位医务人员来说,只要看到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康复,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日夜筑牢生命防线,紧急救治与疫情防控两不误。今年4月份,医院“医院”正式开诊,按照部署安排,急诊外科医护人员临危受命、“疫”往无前,张洋洋与同事们迎难而上、任劳任怨,圆满完成了“医院”各项紧急救治工作,并随后参加发热门诊轮流值守。“面对高风险地区及检测不明等危急患者,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我们克服困难、无所畏惧,一次次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张洋洋如是说,能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荣幸所在。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责任,所以向前。张洋洋将继续秉持初心,坚守急诊外科前沿阵地,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的核心价值观,为守护百姓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艾文慧通讯员/耿志伟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jg/172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