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qsnbdf/

外伤性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更简单、准确的将手术名称给予编码分类,需要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分类及其手术术式进行归纳,找到各种手术术式的鉴别要点。

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手术术式

根据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Glasgow昏迷评分,颅内压,CT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是否伴有脑疝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及采取何种手术术式。目前常见的手术术式主要包括: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锥颅术)、立体定向骨孔血肿抽吸术(改良锥颅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颅骨钻孔引流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通过神经内镜,主要在传统开颅下完成)、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术)。根据手术过程的要点,可将这些手术名称归类为三种:床旁锥颅术、颅骨钻孔引流术、传统开颅术。

案例分析

1.锥颅术

手术过程:各种脑内出血破入脑室,基本手术术式是床旁锥颅脑室外引流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定位发际内3cm中线向左旁开2.5cm,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刺破皮肤,锥颅器锥一孔,刺破硬膜,向两侧外耳道连线中点方向进入,约5cm后见红色血性液流出,压力较高,拔出针芯,再进人1cm,检查见引流管通畅,缝合固定,包扎伤口,术毕。

分析:锥颅术麻醉方式是局麻,没有头皮及颅骨的切开,采用锥颅器直接锥颅,伴有脑膜的刺破,可知上述案例应属于锥颅术。因手术过程是抽吸引流,所以查找路径为:

引流

-颅内腔(硬膜外)(切开)(环钻术)

--通过抽吸01.09。

实际工作中,编码员经常会遇到不规范的手术名称,例如“侧脑室外引流术”,这种手术名称没有体现出是何种手术术式。另外一种情况是手术名称与手术记录不一致,手术名称是“侧脑室钻孔外引流术”,而手术记录实际上是锥颅术,并不是脑室钻孔引流术。所以,编码员需要仔细阅读手术记录,根据手术的要点,准确编码。

2.颅骨钻孔引流术

手术过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行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头左偏定位右侧颞部,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切开头皮全层,牵开器牵开头皮,颅骨钻一孔,“十”字切开硬膜,见暗红色液体流出,缓慢释放,大量无菌盐水各方向反复冲洗,可见大量絮状血性物冲出,共冲洗约ml,直至冲洗液清亮,冲洗完成后,脑组织较前明显膨隆,放置硬膜下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分析:颅骨钻孔引流术麻醉方式通常是静脉复合麻醉,需要头皮的切开,伴或不伴有颅骨的咬除,伴有脑膜的“十”字切开,所以上述案例应属于硬膜下钻孔引流术。根据编码原则,当切开的目的是为了引流,为了探查,此时切开术、引流术和探查术在实际含义相同时,三个主导词是可以互换的。

主导词选择“引流”或“切开(和引流)”,硬膜下的索引均指向01.3l。

核对编码:

01.3大脑和脑膜切开术;

01.31脑膜切开术;

01.39脑的其他切术;

引流术:杏仁核海马切开术;颅内水囊瘤;脑内血肿引流术;蛛网膜下腔脓肿(大脑的);脑切开术NOS;硬脑膜下腔积脓;

不包括:大脑皮质粘连切断术(02.91)

虽然01.31没有指明是血肿的引流术,但01.3整个亚目是指脑膜的切开,所以01.31可以用来表示血肿的引流。并且01.31包含蛛网膜下和硬脑膜下,更能清楚地表达血肿的清除部位,所以当手术记录明确指出是硬脑膜下血肿的引流,应分类于01.31。

编码员容易将手术编码错编为01.39,原因是01.39包含“血肿引流术”的字样,但01.39是指脑实质的血肿清除,只有当切开硬脑膜后,进一步进入脑组织时才分类于01.39。

编码员需要注意区分出血的部位,正确理解01.31与01.39两个细目的含义,给予准确的编码。

来源:《中国病案》,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fl/16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