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瑶说过:“生活中有太多无法控制的意外,我们要学会习惯这样的人生。”诚哉斯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免不了会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而其中的一些情况则是会伤害到孩子的身体,这个时候不仅考验父母的临场应变能力,还考验父母的知识储备量。

分享自己的一个真人真事,曾经我的孩子有一次被家里放在桌子上的开水烫伤了。那个瞬间,我除了心疼就是慌乱。等到我的老公提醒我要做烫伤后护理的时候,我又开始手足无措了。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对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安全知识的储备量几乎为零,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立刻给孩子做急救措施,只会拿起手机打。

我相信时至今日,不止是我一个人会如此,许多父母也没有想过去掌握一些关于各种意外急救的技巧。而烫伤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身边的某些人身上就可能有小时候烫伤的疤痕。如此频繁的发生,若父母们还没有警惕之心,那只会让我们的孩子多受苦了。

烫伤处理时的误区和后果

第一、随意相信民间偏方

很多老一辈的人都特别相信自己所听闻到的那些“土方法”。曾经听过一则事故,有一个小女孩烫伤之后,因为有老人说撒盐有“奇效”,而真的往女孩的伤口上撒盐。可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伤口不仅没有愈合,反而还越发的恶化。医院之后,女孩却因为烫伤导致休克身亡。原本只是一个不会特别严重的外伤,着因为救治方法掌握不当,导致一条生命的陨落。

所以在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警惕那些所谓的“土方法”。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些可能确实有效,但是大多数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甚至还有一些是人为胡乱编造的。“病急乱投医”有可能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与其相信这些没有根据的,不如去学习一些正规、系统的简单方法。

第二、拿毛巾或者布料包裹伤口

很多家长的惯性思维会认为既然受伤了,就要先裹紧伤口,以防细菌的侵入。但是在烫伤上,包裹伤口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当高温的液体洒在人的皮肤上时,人的皮质层会因此被“烫化”,如果这个时候再用纤维布料覆盖在皮质层上,布料就有可能与皮质层粘连在一起,导致伤口的溃烂。

另外,烫伤后的皮肤是需要“透气”的。包裹伤口只会让一些本该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发,有可能导致二次伤害。所以,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处理,家长们要具有辩证思想。一般性绝不能代替特殊性。

孩子烫伤之后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冷水冲洗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步一定要用自然的冷水,热水、冰水都不行。在冲洗的过程中,我们要用流动的温感来冲淡孩子的灼痛感。当孩子没有感觉到明显的灼伤感时,就代表着冲洗完成。

这个时候家长最好冲洗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因为如果冲洗的时间不够,那么在接下来的步骤当中,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反复的情况。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条件冲洗就不要进行冷敷,冷敷其实并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第二步、脱去衣物

当孩子烫伤之后衣物只会让过程显得更加繁琐。而我们如果不及时除去孩子的衣物,那么就有可能导致衣物和皮肤粘连在一起,到后面就更加难脱掉了。

如果当我们发现的时候,孩子的衣物已经和伤口粘上了,我们就需要借助剪刀把其他部分的衣服剪掉,而与伤口粘在一医院我们再咨询医生如何处理。家长们千万不要暴力行事,想忍痛把衣服撕掉,这样只会给孩子脆弱的皮质层再添损伤。

第三步、泡入水中

当孩子的伤口稳定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孩子的伤口部位浸泡入凉水中。这样既有助于伤口的稳定,也能判断孩子的烫伤程度。如果在凉水中浸泡半个小时之后,孩子的伤口有渐渐愈合的趋势,就说明孩子的伤口并不算太严重,医院就医,去药店买烫伤膏敷就好;而如果浸泡一段时间,孩子并未有好转的趋势,医院以防进一步损伤。

父母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如果父母们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当孩子遇到各种意外情况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这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保驾护航。而身为父母,我们需要掌握许多的应急知识来防止孩子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许多父母打着“放松教育”的名号,实际上是对孩子不负责任。成长是一件很漫长、复杂的事情,不只是孩子在学习成长,父母们更是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很伟大,但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其中,掌握一些应急知识是对孩子安全的基础保障,这是父母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安全,永远是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唯有身处安全中的孩子才有成长的可能。所以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孩子成长的哪个阶段,国家都倡导着:要进行安全教育。这不是一门可以被忽视的学科,而是一门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都进行学习的学科。

艾默生说过:“安全行走的人才能走得远。”而只有以安全教育为基础的教育,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是儿戏。尊重生命才有资格享受生命,这也是父母们最重要的的基本职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zl/167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