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ykhongye.com/m/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张妍通讯员深卫信

“心跳回来了,但嘴唇还是紫的,怎么办?”

近日,在深圳市龙岗区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下辖社康中心,医护人员刚刚完成一次“剧本杀”式的急救培训,医护人员是玩家,而社康里的“病人”、模拟人、急救设备都是他们“play”的一环,还有一个导师通过手上的手持终端暗中“修改”剧情的走向,并随时跳出来质问医护人员的操作: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漏洞,怎么办?

这就是深圳在国内首创的社康急救原位模拟培训演练,非常考验医护人员在真实场景下的随机应变能力。从年“试水”至今,这套系统已经为家社康机构完成了余场培训,培训超过人次,大大提升了社康医护的救“急”能力。

居民遇到急病

在“家门口”也有救

在一般人眼里,社康中心就是看感冒发烧等“小病”的地方,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社康全科医护看的不是小病,而是占比超过80%的常见病、多发病,这就包括了脑梗、心梗、外伤等常见的急病。社康医生既是“家门口”的全科医生,也是家门口的“急诊科医生”。

国外的全科医生培训,往往会强调处理急病、急症的能力。在国内,深圳也开始将社康“救急”的培训视为重点。

年,深圳市卫健能教中心创新引入“急救培训神器”——社康急救原位模拟,在社康机构开展沉浸式全流程培训。

这套系统包括高端智能模拟人、模拟导师、标准化病人、工程师等整套培训资源,让社康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沉浸式团队模拟演练,全流程再现急救病人接诊、问诊、急救处置、转诊等流程。

培训中的“病人”不仅仅是真人,还是通过专业训练、能够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真人,称为标准化病人。

而高端智能模拟人也非常强大,能够显示出多种生理、神经症状以及超过种药物的药理反应,比如瞳孔反射、脉搏血压、抽搐、血氧、体液分泌等。

在全程没有剧本、没有彩排的情况下,医生要过五关斩六将,勇闯鬼门关,把“患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根据《深圳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到年,深圳的社康机构要达到家,实现每万人口拥有5名以上全科医生。社康机构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往往是第一时间发现急危重症、尤其是隐蔽性较强的急危重症的场所。医护人员能否及早识别潜在急危重症患者,并第一时间施救,在全市的急救网络中具有“第一把关人”的关键作用。

导师天团“虐练”

“爆改”多个硬伤

这种原位模拟演练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培训模式,主打一个“突发、真实”。

在模拟演练的全过程,专业导师会根据医生的急救处理方式,通过手上的智能手持终端,全程控制病情走向并核查,在抢救过程中不断“人为制造问题”,全面考验社康人员的临床急救能力。

这对医护人员来说,绝对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生死大考”。每一个小漏洞,都逃不过导师的“火眼金睛”。在迄今完成的多场模拟演练里,导师已经揪出了多个漏洞,比如急救技能不足、药物使用不熟悉、抢救设备使用不熟悉、复苏过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jg/182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