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治疗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或骨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中断。若骨骼本身已有病变,在遭受外力时发生病变称为病理性骨折。 病因1、应力损伤:应力---持续刺激正常骨骼---应力积累导致疲劳骨折。 2、能力损伤:扭动暴力,螺旋型骨折 3、高能量损伤:直接暴力、挤压伤、用力大、集中范围小、神经血管损伤、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功能丧失。 一般临床表现1、全身表现:休克、体温改变 2、局部表现:①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②一般表现:疼痛、局部肿胀和瘀斑、压痛和功能障碍 骨折的分型1、单纯性骨折:只骨折、骨质断,无软组织、血管、神经受损 2、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3、开放性骨折:外力太大,骨头穿破皮肤,暴露在空气中 (后两者必须手术) 骨折的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期(伤后2~3周)2、原始骨痂期(6~10周) 3、成熟骨板期(8~12周)4、塑形期(2~4年)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疾病情况等。 2、局部因素:骨折类型、骨折处血供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有无感染、有无软组织嵌入、复位与固定情况等。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4、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一分钟;下肢不扶拐杖的情况下能在平地上持续行走3分钟,并且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康复治疗目标1、上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加肌力和恢复手的正常功能,从而重新获得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2、下肢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平衡、行走,要求各关节保持充分稳定,能够负重,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的。 康复治疗方法1、一期康复(愈合期康复)。 ①康复介入时间:生命体征平稳,内外固定稳定 ②目的: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强化肌肉力量,预防挛缩。 ③治疗 (1)患肢的主动运动 (2)健肢与躯干的正常活动训练 (3)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4)患肢抬高 (5)持续被动关节活动练习 (6)物理因子治疗 康复治疗方法2、二期康复(恢复期康复) ①目的:消除残余肿胀,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的ADL能力和工作能力 ②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2)恢复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关节活动的主、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关节功能牵引、间歇性固定 (3)增强肌力训练 (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10康复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证 ①各种类型的骨折经妥善复位,固定处理后,均应及时开始康复治疗。 ②骨折愈合延迟时也应加强康复治疗,需针对原因进行必要的骨科处理,再给骨骼一定的应力刺激,改善肢体血液循环,促进愈合。2、禁忌证①骨折与脱位尚未妥善处理,骨折部位出现骨化性肌炎时,暂缓功能锻炼。②骨折部位有炎症,关节内有血肿,伤口局部有异位或病理性骨折时,禁功能锻炼。刘微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