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果珍有酵集团原创出品,如需转载,需经过同意!

根据国外统计,旅游所发生的非外伤疾病中,『高山症』排名第三,仅次于感冒与肠胃炎。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出国旅游成了奢求,于是国旅大爆发。不少民众选择参加高山健行活动,但部分游客却出现头晕、头痛、甚至呕吐等情况,没有经验的民众会以为只是晕车或受寒,殊不知这可能是『高山症』的表现,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昏迷或死亡。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人只要低于海拔公尺的高度都不容易发生问题,一旦超过公尺,发生高山症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高山症的原因

急性高山病(Altitudesickness、Acutemountainsickness,AMS),或称高地症候群、高山反应、高原反应,是由于处在『高海拔』状态,血液中氧气浓度急速降低(低血氧)而出现的急性病理变化。

当海拔高度逐渐上升,气候条件也和地面不太相同,包括,气压低、温度低、湿度低、紫外线高等,其中对健康有立即性影响的就是气压低。

随着海拔高度上升,气压持续下降,氧气的分压也跟着降低。爬愈高,气压愈低、空气愈稀薄、氧气愈少。例如,海拔公尺的山上,氧气含量仅有平地的7成左右,到了海平面以上公尺的山上,每次呼吸所获得的氧气量只剩一半。

因此身处高海拔地区氧气浓度低,进而促使心脏、肺脏需要更努力工作,才能获得平常所需的氧气,于是心跳、呼吸速度都会加快。登山时若一下子上升到过高的海拔,当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便会引发症状。

高山症的危险因子,不适合高山旅游的族群

任何人都可能出现高山症,包括平时非常健康的人!

很多读者心想,我身强体壮,应该没问题!但根据研究,多数的登山者往往低估自己可能罹患高山症的机率。事实上,目前无法预测谁会有高山症,是否罹患高山症与年龄、性别无关,主要是受到『个人体质』(基因)影响,与平常的体力好坏、是否有运动习惯也没有太大关联。

高山症的发生主要与3个因素有关:

˙登山高度:高度愈高,氧气愈少,发生高山症的机率也愈大。

˙爬升速度:身体可以逐渐适应高山缺氧环境,但上升的速度超过身体适应的能力时,高山症就会发生。

˙个人体质:尽在不言中。

不适合高山旅游的族群:心、肺功能不佳的病患

前面提到,由于高山氧气较少,也牵涉到心脏与肺脏的运作,因此,某些疾病患者不应该到高山旅游,例如,不稳定心绞痛、肺高压、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镰刀细胞型贫血(平时就容易缺氧)等情形,对氧气缺乏的环境特别敏感,非常不适合到高山旅游。

至于患有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气喘、怀孕妇女,建议旅游前先咨询医师。

出现高山症:降低、降低、再降低!

降低海拔高度是治疗高山症最有效的方式!

会出现高海拔肺水肿的可能原因是,当身体缺氧时会造成肺动脉压上升,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水份外渗到肺泡。脑水肿也可能是因为血压增加所致。较轻的症状则包含视网膜出血与肢体水肿。

医界将高山症的表现与严重度分为3大类:

1、急性高山症:AcuteMountainSickness(AMS)

˙通常在抵达高山后的1~12小时出现。

˙临床症状:头痛,伴随以下任一项:

—虚弱无力

—肠胃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头晕头昏

—睡眠不佳

˙症状通常在24~48小时适应后缓解,或因使用氧气、止痛、止吐药而解除。

˙如果在同样高度处休息或用药治疗后症状没有改善,就应降低高度以预防更严重的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

˙夜晚气压比白天低,患者的症状在白天可能会暂时性减缓,但并不表示身体已经适应此高度,晚间应特别留意。

2、高海拔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Edema(HACE)

˙通常在急性高山症(AMS)之后出现。

˙高海拔脑水肿一旦出现会快速导致死亡。

˙临床症状:协调能力丧失、步态不稳或意识状态改变。

˙可以请受试者在平坦地面,脚跟紧接着脚尖走一直线,大约走5公尺。正常人不会摇晃或跌出线外,如果有则要提高警觉。

3、高海拔肺水肿:HightAltitudePulmonaryEdema(HAPE)

˙高海拔肺水肿会快速导致死亡,进展到死亡的速度可能比高海拔脑水肿更快。

˙临床上可能单独出现或合并高海拔脑水肿一起出现。

˙临床症状有:有呼吸不适、咳嗽、虚弱无力、运动能力丧失、胸闷、气喘、呼吸困难。

不论出现哪一种,应立刻降低海拔。高海拔脑水肿、高海拔肺水肿两者都是会快速导致死亡的疾病。如果及早处理,几乎可以得救且完全康复。所谓及早处理,就是一发现立刻下降海拔(至少降低~公尺)。而高压袋治疗、氧气治疗只是暂时救急的方法。

高山症可以预防

根据一项非正式的统计,约有1/3的山友曾经发生高山症。但即使不具备高山症的体质,天候瞬息万变、身体状况都会影响高山症发生的机率。因此,从事登山活动,只要事先周详的准备,便能安心接近大自然,避免严重高山症的发生。

1、登山本身就是一项高耗氧运动,出发前咨询医师。

2、保持良好的心态,事先预设突发状况的应变措施。

3、缓慢爬升高度,有利身体逐渐适应高度的变化。

4、可以白天爬高一点,晚上则睡在较海拔低的地方。

5、高山气温较低,抱持温暖,因为低温会增加肺动脉压,提升高山症的风险。

6、避免烟酒,烟酒会增加氧气的消耗。

7、多吃高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好消化,减少对氧气的消耗。

8、减少剧烈、高耗氧活动,因此举会加速消耗氧气,增加肺动脉压。

9、随时注意是否出现高山症的早期症状。

10、只要身体有状况,宁可先假设可能是高山症,不要轻忽任何早期症状。

参考数据:

1、AltitudeSickness:WhattoKnow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fl/14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