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527/4630319.html 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arthritis,TA)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因: 1.暴力外伤:如坠压、撞击等造成骨关节内骨折、软骨损坏、关节内异物存留等,使关节面不平整,从而使其遭受异常的磨损和破坏。 2.承重失衡:如关节先天、后天畸形(如膝内、外翻,踝关节倾斜,肿瘤等)和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使关节负重力线不正,长期承压处的关节面遭受过度磨损与破坏。 3.活动、负重过度如某些职业要求肌体的某些关节活动频繁或经常采取某种特定姿势,或重度肥胖,或截肢后单侧肢体承重等,均可造成积累性损伤,导致相应关节的关节面的过度磨损和破坏。 发病机制: 关节内骨折、软骨损坏、关节内异物存留,承重失衡,活动、负重过度等,使关节面不平整,从而使其遭受异常的磨损和破坏。 临床表现 1.创伤史关节内骨折,属关节囊内骨折,涉及关节最多见的是肘关节,包括了肱骨内、外髁或髁间骨折。其次为踝关节,包括踝和距骨骨折。再次为膝关节,包括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骨折等。造成关节软骨的损伤,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最常见原因之一。 2.负重过度由于肥胖或骨折畸形愈合,发生膝内、外翻畸形,则负重线内移或外移,而使关节面有效负重面积减少,关节单位面积内的骨小梁压力增高,可发生骨小梁微小骨折,而发生骨质塌陷,同时也出现软骨下骨硬化现象。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组,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1)早期 受累关节疼痛和僵硬,开始活动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疼痛与活动有明显关系。 (2)晚期 关节反复肿胀,疼痛持续并逐渐加重,可出现活动受限,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关节活动时出现粗糙摩擦音。 实验室检查 创伤性关节炎没有特异性的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清蛋白电泳均属正常。除全身性原发骨关节炎及附加有创伤性滑膜炎外,大多数病例血沉正常。 辅助检查: 1.X射线检查本病是骨折或关节急性损伤过后,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当受伤关节形成退行性变化时,将显示关节间隙变窄,骨端硬化,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关节内可能有游离体,还可因骨端生长发育障碍,或骨、关节损伤后而遗留肢体畸形,有时合并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钙化或骨化。该检查方法简便易行。 2.CT容易得到横断扫描图像,还可重建矢状或冠状图像,故可得到三维信息。CT的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射线平片,更有利于明确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大小、范围和密度变化,以及骨病向毗邻组织的侵袭。某些类型骨折以及软骨损伤性病变都是CT检查的适应证。 3.MRI可作任何层面成像,密度分辨力高,可较准确地区分同一解剖部位各种组织、脏器的轮廓和它们之间的界限,以及MRI所特有的流空效应均为其优点;有利于观察软组织及软骨病变的范围及内部结构。MRI对软组织层次的分辨力虽优于CT,但它对水肿及钙化的识别则不及CT。 4.ECT一次扫描可得到全身骨骼的闪烁图,适用于做全身性筛选检查。ECT的敏感性高,故可早期发现病变,有利于定位及定量检查。 诊断要点: 1.有慢性积累性关节损伤史或有明显的外伤史,发病过程缓慢。 2.早期受累关节酸痛,运动僵硬感,活动后好转,但过劳后症状又加重。 3.后期关节疼痛与活动有关,活动时可出现粗糙摩擦感,可出现关节交锁或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 4.X射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关节面硬化,关节边缘有程度不等骨刺形成。晚期可出现关节面不整,骨端变形,关节内有游离体。 预防: 1.早期诊断创伤性骨关节炎的诊断一般不难。但还应与继发性骨性关节炎鉴别。 2.早期治疗(1)调整和改变生活方式: 这是骨关节炎二级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它的目的是减轻受患关节的负荷、减轻或避免受患关节的进一步劳损。这对膝、髋骨关节炎患者尤为重要,当发现有“无症状性骨关节炎”(仅有放射学检查所见的关节结构改变)或轻度的“症状性骨关节炎”后,即应指导和要求患者改变原来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以膝骨关节炎为例,要求患者:减少每天运动总量: 指步行、下肢运动、跑步等,使膝、髋关节有较充分的休息。同时避免关节及全身有疲劳感觉。 避免或减少屈膝: 如上下楼梯活动,尤其屈膝深蹲会增加膝关节内压力和增加膝关节负担,刺激有病变组织引起剧烈疼痛,更应避免。 如果职业性劳动与上述两项(运动总量较大、常作屈膝、蹲坐、上下楼梯活动)有关,应调整工种,改作对上述两项要求不高的工作。 合理饮食:目的是减肥、减重(对肥胖患者而言)。 (2)医疗体操: 目的为维持或改善关节运动范围,增加肌力,从而间接地减轻关节负荷、改善患者运动能力。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了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适当的医疗体操能改善膝关节功能,且有助于减轻疼痛,其效果比单做电疗好。医疗体操内容包括: 关节体操: 保持或增加关节运动度,预防关节挛缩。这种体操要按关节本身的运动轴作充分的主动运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例如膝关节要作主动的充分的屈伸运动。 等长练习: 令有关肌肉作等长收缩(静止紧张用力、不引起关节运动),这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失用性肌萎缩的有效办法,如膝骨关节炎时要作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以增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次持续5s,放松后再做,可重复30~40次。 伸展运动: 伸展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预防挛缩,并可改善肌肉的协同动作,对下肢骨关节炎患者可改善步态。 耐力运动: 一般踏固定自行车,在膝关节不负重下进行适当的耐力运动,每次时间一般不超过8~10min,也可以作游泳、平地上步行等练习,但不宜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斜坡上步行。 注意: 在骨关节炎有急性发作表现或有剧痛时,暂停医疗体操,或仅作少量等长收缩的肌肉练习。 (3)关节保护: 采取一系列简化的、不费力的、减轻受患关节负荷的动作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使受患关节不致受到劳损。 (4)抗氧化剂的营养素摄入: 有人观察到软骨细胞可能随年龄变化而产生反应性的氧类化学成分(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而ROS会促进退行性损害过程,使用微营养素抗氧化剂能防御这种损害过程。在Framingham的膝骨关节炎研究中(),发现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有助于减少该病病变(放射学检查所见)发展的危险性,维生素C、E还对预防疼痛有帮助。此外,又观察到维生素C除了发挥其抗氧化剂的作用外,还有助于软骨中硫酸蛋白聚糖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软骨破坏的生物学过程;维生素E又有减轻滑膜炎症的作用,均有利于改变骨关节炎过程,因此,维生素C、E可作为骨关节炎二级预防使用。 (5)戒烟: 临床观察发现肥胖、高血压、吸烟、心理状态不佳(抑郁、烦闷等),会促发骨关节炎症状,应针对这些促发症状的危险因素予以处理,包括戒烟在内。 治疗: 药物: 对骨关节炎是否有可能使用标本兼治的药物,一方面减轻症状,同时限制疾病本身病理过程的发展,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对这一问题尽管专家们目前尚有不同看法,很多人倾向于在临床上不仅可以使用已沿用多年的消炎止痛药,而且还可试用改变骨关节炎疾病过程的药物如下: 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此为治标性药物,以减轻疼痛症状为主,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但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肾、肝功能不全,胃、十二指肠溃疡),不宜使用有高危副作用的消炎止痛药。药物的辅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目前临床常用的消炎镇痛药颇多,比较安全的是阿司匹林,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并且有人发现阿司匹林在实验条件下,可以防止家兔发生退行性变作用。通常应用中等剂量为宜。另外,缓解疼痛的药物还有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前列前列醇(奥湿克)、双氯芬酸(扶他林)等,对缓解症状有特效。近年文献报道,长期服用镇痛剂可加剧关节炎的病变,故不宜长期服用,只在关节症状发作时服用,症状缓解时即应停止服用。应慎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关节炎,因皮质激素能抑制关节软骨内蛋白多糖合成。 改变骨关节炎病变的药物: 医药学界已陆续开发出一类据称能改变骨关节炎病变的药物即一类据称具有保护关节软骨作用的药物,如硫酸葡萄糖胺等,其他还有多硫酸氨基葡聚糖、戊聚糖多硫酸钠、氨基葡聚糖多肽复合物。以上药物经动物实验似有一定的软骨保护作用,但用在人身上其效用则尚需作深入的研究。 手术 ①关节清理术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边缘骨刺比较明显,但关节负重面尚比较完整的病例。 ②截骨术适用于明显的膝内、外翻和骨折明显成角畸形愈合者,通过截骨可以减少骨内压力,矫正重力线,并使比较完整的关节面承担更多的体重负荷。 ③闭孔神经切除术适用于髋关节疼痛,但关节面破坏较少者,因髋关节受闭孔神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三重支配,而内收肌受闭孔神经和股神经的双重支配,所以切除闭孔神经不会使髋关节完全失去神经的控制,内收肌也不致全部瘫痪,并能使关节疼痛有明显改善。 ④关节融合术适用于单发的下肢负重关节,关节破坏严重而又比较年轻,需要从事行走或站立工作的患者。 ⑤关节成形术适用于疼痛严重,关节破坏严重的老年人,人工关节置换术效果比较可靠。如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可致髋臼底部骨折或股骨头软骨骨折,破坏了髋关节的完整性,愈合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或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若不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必将引起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DRstar王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