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刀,不打石膏,不用金属物穿刺牵引,就凭一双手摸骨诊断,经一番拔、拉、提、推的手法复位,再敷上特制的药水,捆上小夹板,只需要数周的时间,断骨就愈合了。这可不是什么金庸大侠笔下的“神功”,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正骨手法。

手法正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内经》中就有正骨的记载。唐代蔺道人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医手法正骨的理论、治疗方法和适应证。清朝吴谦的《医宗金鉴》中的“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清朝以前的正骨经验,把手法正骨进一步理论化,并提出了正骨八法。

经手法治疗,已痊愈出院的刘婆婆

“在骨折、关节脱位、扭挫伤、慢性劳损等骨病的治疗上,中医正骨有自己的优势,既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又可缩短恢复时间。”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潘志雄教授介绍道:“通过拔伸、复位、对正、按摩等手法治疗骨伤疾病,具有愈合快、疗程短、恢复好、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案例分析

近日,医院收治了一名69岁的老人,老人在家因不慎跌倒而造成骨伤病重,慕名来到该院,通过正骨手法等一系列治疗,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这一成功案例医院所推崇的佛山传统正骨技术“治骨折,不开刀”。

治疗后(左)治疗前(右)

治疗前后X光照

该名高龄患者姓刘,家住禅城区,10月20日晚上,在家不慎摔倒,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左三踝骨折、左踝关节脱位。其家属希望老人能尽快站起来行走,由于老人年岁已高,家人不想让老人开刀做手术,担心手术出血多,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医院进行治疗。

接诊刘婆婆的潘志雄教授,根据老人的各项检查结果,为了达到不手术,减少并发症的目的,决定为她实施手法复位治疗。潘教授说道:正骨复位最好是一次达到满意效果,多次反复地正复,往往会加重局部软组织的损伤,使肿胀更加严重,复位更加困难,而且有造成骨折愈合延迟或关节强硬的可能。

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

准备好所需夹板、绷带、接骨外敷膏药。助手固定牵拉住刘婆婆的侧小腿上段,潘教授一手握住足背,另一手握住足跟上缘,拇指按住外踝,食指扣住内踝,向外侧牵引拉伸后复位。潘教授的正骨手法操作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力量稳重适当。

一压一按一捏一揉一顺,再用手仔细感触摸骨折处,手法复位后经X光复查:各断端对线对位良好。潘教授随即面露微笑对刘婆婆说:“接好了,卧床静养几周就可以了!”然后麻利地包好接骨膏药,上好夹板,扎好绷带,调好松紧,绑好固定托巾。

过了四周复查X片,结果示:刘婆婆骨折位置好,已有骨痂形,疼痛感消失,无畸形。家属非常感激,对潘教授不住地道谢。潘教授嘱咐刘婆婆身边的家属:小夹板固定6-8周后可拆除,静养期间,还要进行适当的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固定好,静养数周

潘教授说,随着各种放射线更加普及,内固定材料更加先进,再加上人民大众对西医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中医手法正骨也大幅“缩水”,渐渐淡出民众的视线。除了必须进行手术复位的骨折部位(如关节内骨折、关节附近骨折、开放性骨折、多段骨折、骨下肢骨折等)外,对于上肢骨干骨折、闭合性骨折、不完全骨折的患者,应首先考虑手法正骨治疗。

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潘志雄教授(右一)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花最少的钱,少受罪,治好病是医生最大的心愿。”面对记者,忙着接诊的潘教授淡然地说着,“我依然呼唤手法正骨的回归,因为这一传统的治疗方式对病人不仅恢复快、痛苦小,也较为经济实惠。先保守治疗,若无效,考虑手术,这是治疗各种骨病都要遵守的潜规则。”

名医简介

潘志雄

主任中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佛山中医药学会会员。

  医院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已有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仅深刻领会了中医理论和李氏正骨技能的精髓,而且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治疗各种骨折、脱位及骨伤科疾病,尤其是对各种有较高难度的闭合性骨折,如关节内骨折及邻近关节骨折的治疗,有独特疗效。擅长运用中医药对骨科杂病、老年性骨病等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积极引进现代先进技术,深入研究了创伤急危重症、多发骨折脱位、陈旧骨折关节畸形等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

开诊时间:周一、四上午8:00-12:00

地点:门诊一医院功夫传承正骨四宝健康-院址:佛山市禅城区张槎四路43号(东便公交站附近)长按指纹点击"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nkjmd.com/mbyjg/12192.html
------分隔线----------------------------